170期家訊(1991年9月22日)

1991
九月

九月
21

今年年初,我們在紐約開始看使徒行傳,每一週讀一章,最近剛剛讀完。當我們在讀的時候,有一個感覺。就著現教會的光景,就著教會與教會之間的交通,我實在覺得裡面有一點開啟,從深處得著鼓勵,盼望能與弟兄姊妹交通一點我所領受的。


逼迫乃為兌現主的話

使徒行傳這一本書,差不多包括了三十多年的光景:從主復活升天──一百二十位門徒同心合意禱告──五旬節聖靈降下來──耶路撒冷的教會產生。

當耶路撒冷教會產生的時候,非常榮耀,人數劇增,不久恐怕已超過一萬人。主耶穌在未升天之前告訴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直等到領受父所應許的,他們就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可是由於當日耶路撒冷教會的光景太好了,眾人就不願意離開,主就興起環境,逼迫就臨到耶路撒冷教會,於是福音就傳了出去,傳到撒瑪利亞,最後一直傳到了羅馬。


主的行傳、主的教訓

使徒行傳大概是從主後三十幾年至主後六十幾年的事情,它不單在時間上是接著四福音,在內容上也是接著四福音的。使徒行傳第一章第一節說:「提阿非羅阿,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使徒行傳是路加寫的,這裡「前書」就是指路加福音,是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不僅路加福音是這樣,在馬太福音最後也是這樣,主耶穌告訴門徒:「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換句話說,四福音等於是主耶穌的行傳和祂的教訓,這一點非常重要。四福音既是主耶穌所行的,和祂所教訓的,所以四福音是主耶穌的行傳和祂的教訓,而「使徒行傳」只指出使徒所行的,而不是使徒們有自己的教訓。


四福音、書信尚未面世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馬上會想到使徒行傳第二章四十二節。當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了,耶路撒冷教會就產生了,不久有三千人、五千多人得救。蒙恩的人數眾多,需要在屬靈上得著幫助。請記得,那時他們沒有新約聖經,沒有四福音。雖然主耶穌已經行了,也已經教訓了,但四福音是後來才寫的,在五旬節的時候還沒有,當時只有和主耶穌在地上一同同行的那些使徒們,他們看見主耶穌所行的,也聽見主耶穌所教訓的。只有那些曾經親身與主耶穌有關係的人可以口授,可以把主耶穌所教訓所行的告訴人,這就是使徒的教訓和交通。

千萬不要斷章取義,把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節從上下文取出來,這樣就容易曲解神的話。我再說當時還沒有新約聖經,四福音沒有記下來,他們只能夠靠著親耳聽見主耶穌所教訓的,親眼看見主耶穌所行的,把他們所見所聞的口授給當時在耶路撒冷教會的眾人。


必須用聖經來作標準

感謝讚美主,今天我們手上有全本的新約聖經,有四福音。我再說四福音是主耶穌所行的和祂所「教訓」的,而使徒行傳就是使徒所「行」的。昔日他們所口授的,不過就是他們所聽見的。親愛的弟兄姊妹,盼望我們能按正意分解這一處聖經。他們繼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裡,意思是耶路撒冷教會的眾人都繼續在主耶穌所行和主耶穌所教訓的交通裡;這裡的使徒的教訓和交通,不是使徒們的解釋,也不是他們自己的教訓,乃是主耶穌的教訓和主耶穌所行的。若是看見這一點,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保障;任何人的教訓,和任何人的交通,必須用主的教訓,用聖經來作標準。

我剛才說過他們的光景非常好,不想離開,那些曾與主耶穌一同的使徒們,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交通給眾人。可是不多久,環境就興起來了,在六章有些希利尼的寡婦的供給上有了難處,使徒們就說,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人來,包括司提反和其他的人。聖經沒有太多記載司提反管理飯食的事情,反而記載了他把主的話很強的說出來。


主所行所教訓的作到聖徒裡面

在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使徒們把主所行所教訓的,經常的告訴弟兄姊妹,所以等到司提反出來的時候,說話大有能力。不光是這樣,司提反遇了難,以後「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部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八1)

你們讀這節印象如何?這次我再讀,裡面有一個感覺。在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主要就是十二位使徒在服事,教會受到逼迫,領頭的人先遭難,通常總是把帶頭的人一網打盡,但為甚麼使徒們不離開?為甚麼是門徒們出去呢?很有意思。

不要說聖經就是這樣說的阿,聖經的每一點記載都有它的意思的,假若那時需要有些弟兄姊妹留下,可能只要幾個使徒留下來牧養他們就夠了,那又為甚麼全部留下呢?主給我一個感覺,因為當時使徒們在耶路撒冷教會,把主所行的和主所教訓的,經常的告訴聖徒,所以弟兄姊妹已經得著了裝備,也有主了的教訓,所以等到難處一來,就可以出去傳福音,就可以把主的教訓帶到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

開頭的時候只有十幾人、幾百人親眼看見、親耳聽見主的教訓和作為,但是因著他們在教會的服事和交通,把主的教訓作到弟兄姊妹的裡面,他們都得著了裝備,所以當教會有難處時,聖徒們都可以出去,到各地去傳福音。

盼望我們看見,四福音是講到主耶穌所行的和祂所教訓的,在早期的教會,他們很快便把這一個作到聖徒的中間,所以當環境興起來的時候,眾人就可以出去。腓力就到了撒瑪利亞,對於主的話有非常清楚的看見,還有其他聖徒們到各地去。


安提阿教會的建立

請看使徒行傳第十一章19至26節,現在來看看安提阿教會的建立。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這裡我們看見安提阿教會是怎樣建立的,當時因司提反遭患難,門徒都四散出去了。他們到了安提阿,不單向猶太人傳也向希利尼人傳,請大家注意,這些人並不是使徒,他們只是弟兄姊妹,(也不是所謂「平信徒」,弟兄姊妹都是聖徒),他們到了安提阿,帶人信主,教會就在那裡開始了。事情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使徒們並沒有到安提阿來,他們打發了巴拿巴去,巴拿巴只是個弟兄,這非常好。聖徒們傳福音開始了教會的生活,耶路撒冷教會聽見,就打發了一個弟兄與他們交通。巴拿巴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他在那裡服事教會,有很多人歸服了主,後來他又到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一起到安提阿,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


教會與教會之間平等的交通

盼望我們有一點看見,當福音傳出去的時候,各地教會被建立,教會與教會之間的交通是不可避免的,基督徒是不可單獨的,需要與弟兄姊妹有交通;教會也一樣,教會不能作一個單獨的教會,不能向著其他的教會把門關起來,兩千年以前是這樣,現在更加是。那麼當教會與教會之間有交通的時候,怎樣才有一個正常的關係?


權威性的謬誤教訓

當時的耶路撒冷教會,有個非常榮耀的開始。五旬節時聖靈降臨在此,又有當日主耶穌同出同入的十二使徒,他們有交通也有教訓,因此安提阿教會是無法與耶路撒冷的教會相比的。安提阿是聖徒出去傳福音建立的,不是使徒出去建立的,他們開始了以後,使徒也沒有去,只打發了巴拿巴去,像這樣兩個教會──耶路撒冷和安提阿,怎能有平等的、互相的、一的交通呢?像耶路撒冷這樣的教會是可以把任何教會都嚇倒,沒有辦法和她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有交通。

請看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一節:「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以前說都是注意割禮的問題,但是最近我有感覺,這些人不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他們是從猶太地來,雖然不是正式從耶路撒冷來的,但無論如何他們離耶路撒冷近一點,所以來得盛氣凌人,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他們以錯謬的教訓來教訓安提阿教會。他們從猶太來的,還不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但味道已經是盛氣凌人了,叫人嚇倒。

巴拿巴和掃羅與他們大大的辯論,他們就去到耶路撒冷。第十五章就說到耶路撒冷這個大會;教會之間有問題,大家就到耶路撒冷去解決。在十五章裡耶路撒冷大會所定規的,似乎雙方都不滿意,耶路撒冷好像比較勉強;安提阿也覺得這問題未有完全解決。所以我有疑問,究竟耶路撒冷這個大會是不是一個準則,給各地教會有難題時,可以這樣解決,可以作學習的榜樣?


平日已有正確教訓

主就給我一個感覺,平日的裝備很重要。若是事先毫無準備,等到問題發生的時候,你再來找答案,已經是太晚了。當時他們把這教訓帶來,因為他們覺得有他們的權威性,他們又隔著耶路撒冷很近。這些盛氣凌人的人來了,把錯謬的道理帶進來,要臨時應付解決,的確很不容易。

但是安提阿教會沒有被他們嚇倒,為何不被嚇倒?因為安提阿教會有正確的教訓,這個正確的教訓就是主的教訓!

從前使徒們在耶路撒冷,把主的教訓口授給所有的聖徒們,他們接受到主的教訓,所以當他們也去傳福音時,教會被建立,他們也就把主的教訓帶給聖徒們。聖徒們得到了裝備。


正確的教訓──把門徒作成基督徒

我們不要忽略第十一章26節,巴拿巴「去大數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所有正當的教訓都是要把門徒作成基督徒。

甚麼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基督人,就是只跟隨基督的人。所有教會正當的教訓不是把人帶去跟甚麼人,而是把人帶到成為基督徒,安提阿教會因為把聖徒們、門徒們都作成基督徒,任何風波來到,都不懼怕。

安提阿教會的背景雖然不能跟耶路撒冷相比,但是若有正確教訓,到一個地步,教會中的門徒都稱為基督徒了,便沒有別樣教訓可以把他們嚇倒。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我們要把人帶到主面前,叫人得著幫助,要帶人不看人,只看主,幫助別人必須把人帶到主面前,這就是主的教訓。過去我們對教訓這詞不太喜歡,其實很重要,正當的教訓能把門徒作成基督徒!


牧者和教師

在以弗所書第四章11節,「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教師和牧者。」(牧者和教師是一類)這裡有四類人,然而為甚麼把教師和牧者放在一起,因為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要把人帶到大牧者,就是主的面前。

凡是作教師的都有一個危險,因為他們收門徒,門徒就是學生。但主自己是教師也是牧者,我們若是在教會裡對人有幫助,有正確的教導,必定是一個牧者也是一個教師。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可見在安提阿就是這樣的光景。

現在再看使徒行傳第十三章第一節,「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這節聖經很有意思,這裡講到五個弟兄在安提阿,是先知和教師,巴拿巴居首,掃羅殿後,我們過去的階級觀念令我們不能從次序裡跑出來,盼望我們把傳統階級觀念打破。我怕我們對主的話沒有正確的領受,一直分析為甚麼巴拿巴第一,掃羅最後?是不是那時掃羅屬靈光景不好?我們的天然很容易站到那個光景裡去,我們就很容易錯誤的領受。

這次我就很有感受,這裡說有幾位先知和教師,第一位是先知,最後一位一定是教師,你想是否有道理。這裡舉了五個人的名字,有幾位先知和教師,所以在五位弟兄裡,巴拿巴是先知,保羅是教師,非常的重要。在教會裡我們必須有正當的教師,把主的教訓很正確的擺出來。


許多人一同教導主的教訓

剛才我們讀第十一章26節,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教訓了許多人,所以保羅的那一份在安提阿是教師,千萬不要說在以弗所書第四章第11節「他所賜的有使徒」,保羅一定是使徒啦,不要這樣想。我覺得在教會裡需要有正確的教訓,而教師也即是牧者,不僅是講一些道理,作個榜樣,所以教師是放到最後。我想實在是好。

在第十三章一節裡,他們五個人禱告,然後聖靈就說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巴拿巴去了,掃羅也去了,其他三位弟兄至少有一位是先知,另一位是教師。教會裡面,先知與教師的職分不管誰在誰不在,都必須要有。後來他們打發巴拿巴和掃羅出去,沒有多久他們便成為使徒。

安提阿教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教會。他是聖徒們出去傳福音所建立的,使徒沒有在這裡給他們一點教訓與交通,但是在那裡的弟兄們當中有先知也有教師,他們有正當的教訓,他們把人作成基督徒。弟兄姊妹,現在我們有聖經在手中,有主所行的和所教訓的,我們必須在主的話裡好好的下工夫,在教會裡把主正確的教訓擺出來。若是這樣,教會才有正常的光景,才可以與其他教會有平等、互相、有益處的交通。

所以到了十五章開耶路撒冷大會時,其實這時所解決所決定的並不太重要了,因為早在安提阿的時候,教會中已有了正當的教訓,那些錯謬的教訓進不來。若是聖徒們都在真理上得著這樣的造就,就沒有人可以恐嚇你們,控制你們。

所以在提摩太前書第三章,提摩太在以弗所,保羅告訴提摩太要教訓人不要傳不同的教訓,到了15節,他告訴提摩太說,我若耽延,你當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因為這家是活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會必須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是青年同工,保羅告訴他你在教會裡要留心,不要忘記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不要教導任何與真理相違背的事情。

親愛的弟兄姊妹,盼望主給我們有這樣的負擔,在每一個教會裡都有這樣正當的教訓,不單幾個弟兄可以這樣作,這負擔必須擴大出去,所以到了十五章他們有了定規,32節:當時耶路撒冷教會揀了猶大和西拉到安提阿去,他們也是先知,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裡去。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正確教訓加上患難──成全聖徒

不只是保羅和巴拿巴傳主的道,並且「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弟兄姊妹,當教會經過一些困難後,弟兄姊妹的功用要更多顯明出來,在十一章裡只有保羅和巴拿巴花一年的功夫教訓他們,叫他們都跟隨主,所以雖然有十五章的難處,卻沒有影響教會,反而教會往前了,使更多弟兄姊妹得著成全,不單是保羅和巴拿巴教訓人,他們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盼望我們在主面前都有一點看見,我們實在需要好好讀主的話。

我們所有的不是口授的,我們有聖經在手上,有四福音,有行傳,還有書信,神的話是豐富的,是一個寶藏,我們必須好好的來讀主的話,在提摩太後書三章,保羅告訴提摩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

盼望弟兄姊妹對教會正當的教訓這觀念有扭轉,不要講我們從前都不喜歡教訓人,你不要教訓,但教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教訓裡教會才能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拒絕似是而非的道理進來,虛假的話不會被接受。親愛的弟兄姊妹,在教會裡需要很多教師、牧者,過去我們說這四種人都是工作裡的人,不是教會的人,我想沒有聖經根據。不但是教師,也要成為牧者,若是這樣,弟兄姊妹會蒙保守,教會也蒙保守,這就是行傳裡給我們看見的例子。

巴不得主憐憫我們,給我們有開啟,使教會真的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全文未經講者過目)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頁面
家訊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家訊
頁面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