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會否是你和家人、親戚或朋友的禁忌話題?你離開了多少個手機聊天群組?會否經常追看新聞而不能抽離?
多項調查和多宗自殺顯示,香港正患上嚴重的情緒病。調查發現香港人抑鬰比例約有一成,屬「精神健康疫症」。隨著衝突持續,精神繃緊和情緒問題逐漸浮現;即或衝突結束,社會的創傷還會持續。在這創傷和撕裂的世代,對於自己和身邊的人,我又能做甚麼呢?
整合網絡和報章上心理學家就溝通和情緒管理的建議,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下:
照顧自己
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服事和照顧他人。
- 表達哀傷:當傷痛時,嘗試說出和表達你內心的感受。聖經從沒說抑鬱是軟弱;相反,聖經可說是由淚水所寫成,例如記載了大衛、耶利米、保羅等許多人的哀傷和失望。設若我們沒有渠道抒發負面情緒,憤怒和抑鬱便會征服我們。
除了與信任的人傾訴,我們更可向神傾訴,正如大衛和耶利米向神祈禱,表達他們的遭遇和哀傷,甚至哈巴谷起初質問神,不明白神的計劃。更何況我們的主耶穌飽受逼迫,祂怎會不理解我們呢?
- 良好作息:人的健康和情緒互相影響,沒有健康的身體,只會自己先倒下。你有否晚上在牀上不斷追看新聞?若經常睡眠不足,容易產生抑鬱和焦慮。在深感壓力之時,可以做一些令你放鬆心情的事情,例如靈修、與家人相聚、親近大自然和運動等等,都有助紓緩情緒。
照顧別人
面對身邊不同政見的人,我們應怎樣溝通?面對哀傷抑鬱的人,又應怎樣開解?
- 尊重不同想法:作為基督徒,我們說話應帶著鹽,在爭議時避免人身攻擊和暴力,並多聆聽對方,可以藉「我覺得」、「我想」來表達想法,而減少說「大家都說」、「事實就是」。
同時,我們應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保持冷靜,尊重不同意見,因為人的想法往往受成長背景和接觸的媒體潛而默化地影響。大多數情況,我們不容易動搖別人根深柢固的立場。
- 與傷心者傾訴*:如果我們細心一想,不難發現身邊總有人情緒受困擾。與他們傾談時,我們應保持同理心,嘗試代入對方感受,陪伴和幫助對方抒發情緒。即或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否定他人獨一無二的經歷和感受,可嘗試說:「我不完全明白你的感受,但會盡量理解。」
同時,要注意三「不」,避免以下說法:
- 不抑壓:「唔好喊啦。」「你這樣哭也沒有用。」
- 不批判:「你應該這樣做⋯」「這個想法是錯的。」
- 不比較:「其實很多人比你更慘!」
我深感此時基督徒的角色更為獨特,剛過去有未信的同事向我說:「現在我也開始相信死後有審判,不然真的不知怎樣面對每日的新聞。」有一位銀行界網絡紅人(KOL,即意見領袖)曾表示,自己這幾個月來很累,因基督徒朋友邀請而參加聚會。
或許,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弟兄姊妹們,讓我們好好照顧自己和身邊的人,與我們的神、弟兄姊妹,與未信的香港人同行!(江)
*若持續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無法集中精神、對喜歡的事失去興趣、感到絕望和萌生自殺念頭等警號,請尋找專業人士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