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在聖靈主宰的運作下,無數人嚴謹的抄錄繙譯和傳播,經過許多年的曲折延宕和斷續,終於送到你我手中,可以藉聖經與神相交相通。
聖經─舊約三十九卷,新約廿七卷,終於能使我們人手一本,可知曾經過一段長期又極其曲折延宕的過程? 舊約聖經 舊約聖經雖有三十九卷,但仍以前五卷(或稱摩西五經)為全舊約的基本要義。這五卷記載了神藉摩西所傳的全部律法,所以又稱為律法書。舊約其他各卷,有一些是在律法書之後許多年才寫成添入的,但與律法書的思想,脈絡一貫。聖經說到「律法書」的時候,常是指全舊約聖經說的。 神雖然藉摩西向以色列人頒佈了律法,也寫成了書,但以色列人實際上並未遵守,也不看重。大衛作王的時候,律法書曾一度被看重,但以後將近四百年之久,以色列人上自君王下至民眾,長期來幾乎都嚴重的違反律法,棄絕真神,甚至連律法書還存有幾本,都無人理會。 終於斷絕 約西亞作猶大王的時候(主前六三九至六零九年),因修理破舊的聖殿,偶然找出了一本律法書。因著這個偶然的發現,猶大國轉而遵行神的話,一度得到復興(王下廿三章),但不久後律法書又被遺棄、埋沒,幾乎斷絕。猶大亡國,民眾被擄去巴比倫的時候,以色列地可能連一本律法書也不存在了。 以斯拉的明智 在巴比倫被擄之地,神興起一個人名叫以斯拉,他必是得到神的啟示,知道以色列人若一旦復國,必須恢復律法書為立國的基本憲章,為人民生活憑藉的精義,否則以色列即使復國,仍然毫無意義。 以斯拉自己有一部律法書(實在是神蹟),也聽讀過律法書,並且更接受神的託付,立志要將律法書帶回本國,充實以色列國立國的使命和意義。他終於千里跋涉,帶著律法書歸回祖國。那時離開初批歸回的人,幾乎八十年之後了。 公佈並講解神的話 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後,就鄭重的、認真的把律法書向以色列民宣講。「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尼八2-3)「他們清清楚楚的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尼八8)並要以色列人全體遵行。 舊約廣傳 據歷史記載,自那時起,律法書加上舊約其他各卷,不但被以色列人尊重、誦讀、傳講,而且代代有文士等人興起,將舊約抄寫,普遍的放置在各會堂中,方便人就近閱讀、傳講。這樣,幾乎成了孤本的律法書,都因著以斯拉那次卓越的見識與不懈的努力,舊約聖經就普及於世了。 以斯拉之後約四百年,主耶穌在世時,猶太以及外邦各地,到處都有會堂,會堂中也備有聖經。主耶穌曾在會堂中藉聖經講過道,以後使徒們雖在外邦地,也可在會堂中藉聖經傳講神的道。連埃提阿伯的太監,也可攜帶聖經同行,可見以斯拉把舊約聖經恢復於民間,後來達到我們的手中,的確是作了一件豐功偉業,蒙神記念。 抄寫聖經者功不可泯 抄寫聖經的文士們,也功不可泯。他們世代相傳,每次抄寫的時候,都以最嚴謹最慎重的態度,恭錄神的話。據說所有抄錄工作的人,事先都沐浴整潔,從事這種神聖的工作。他們其中一人照原本唱讀的時候,另一人則從旁監視,免得讀錯了字。另一人抄寫時,也有人從旁監視,免得抄錯了字。又說,每逢抄到神的名時,必再洗手,然後恭書。因著他們這種恭謹的態度,聖經流傳至今很少錯字與謬誤,就是這個原因。羅馬書三章一至二節說,「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神的聖言交託他們,」就是指這件事說的。 新約聖經 啟示錄是新約聖經最後寫成的一卷,時間約在主後九十多年,但是新約聖經並未在啟示錄一寫完即訂為新約的第廿七卷。因為在當時已有好些人寫了好些有關對基督信仰的書,直到主後三九八年,在迦太基會議上,才審定認可這廿七卷是新約聖經。 這廿七卷新約聖經雖然確定了,但不久後,聖經在流傳上就遇到阻礙,被封閉如同禁書。 新約也曾被封閉 教會到第六世紀之後,明顯的開始變質,成為有政治色彩的組織,掌管各國的政權。以後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統治了當時的基督教世界,他們謬誤的教訓,影響了幾乎所有的基督徒。 天主教那時有一種思想,認為聖經是至聖的,俗人不配讀也不可讀。這種思想發展下去,就成為聖經只准核定合格的人如少數主教修道士等人閱讀,俗人不准讀,更不准持有,持有聖經即是犯罪。在第十五世紀以前的幾個世紀中,聖經(舊約與新約)只有有限的若干本,分配在有數的修道院中,又鎖在特定的閱讀室內。至於平信徒家中的,早已被搜取沒收幾乎淨盡了。 聖經封閉,黑暗當道 聖經因長時期被封鎖,神的話被隱蔽,教會中即被邪說異端所充塞,偶像與迷信以及罪惡氾濫於世。真理之光既然隱藏,整個世代被稱為中古的黑暗時期。 神的話聖經在此時,似有似無,不絕如縷。 神就從日耳曼興起馬丁路德來(主後一四八三至一五四六)。(在路德稍前,雖已有人將聖經譯為英文,但其影響不如路德所作之大,所以本文單以路德作代表。) 路德從聖經得啟示 路德在修道院中為修士的時候,因有資格可以閱讀鎖著的聖經,就從神的話中得著啟示,看出當時的羅馬教會違反真理、施行種種罪惡之處。 他曾根據聖經,擬出九十五條的論據,向教皇轄下的教會質詢。他又陸續出了一些書籍,闡明聖經真理,給教皇的理論系統加以摧毀性的震撼。教皇屬下的各國教會,挾其龐大的勢力,企圖撲滅路德的講論不逞後,又想殺死路德,扣住聖經。 聖經譯為通俗文字 路德對聖經的最大功績,乃是一反當時錯誤觀念所造成的壓力,而將聖經譯成通俗的德文,供給說德語的人。(加上印刷術出現,可以大量印發。)神的話,就從人不可及的高塔上,開始普遍傳佈到全地全人間。 從那時起,將聖經譯成千百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工作,風起雲湧,普及於各方各族各民。在此之前,聖經只有古希伯來文,古希臘文,古拉丁文等少數版本,只能為少數聖經學者所了解。到如今,聖經到底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文字,有多少人讀到神的話,恐怕也難以計算了。單就中文來說,除了譯有多種的文言文、淺文言文、白話文等外,又有廣東話、廈門話、褔州話、寧波話…等方言聖經,另有蒙古文,西藏文,苗文…等譯本,可惜如今很難搜集到了。 中文聖經 現在我們手中的「和合本」聖經,乃是繙譯史上累集了無數人的智慧和心血,在神無限恩典供應下的產品,其價值珍貴無比。 神的話尚未臨到中國 路德之後,更正教先在歐洲以後在北美洲蓬勃興旺起來,福音到處廣傳,聖經也陸續續成了各國的語言文字。但聖經若不繙譯成中文,仍然難被我們華人接受。可是遠在東方的中國,直到十八世記末了,仍然毫無更正教的動靜。那時歐美等人對中國並無認識,認為中國與中國人很神祕,中國的文字非常怪異,西洋人學不會,也不可能用於繙譯。這個成見,阻隔了福音傳到中國,遲延了將近三百年之久。 中譯聖經的先驅者 更正教中首先把福音傳來中國,也是首先把聖經譯為中文的,是蘇格蘭人馬利遜(Robert Morrison)。(雖然另有一個名叫馬殊曼的,先一年完成中文繙譯,但公認馬利遜仍是譯經的主流。) 克服文字的艱難 馬利遜譯經的艱苦辛酸經過,是描述不盡的。他到中國,卻不准安居。他要學中文,卻無人敢教他,因教他的人會被判死刑。終於有個秀才敢冒死在半夜來教他,傳說這位教師經常帶著毒藥,若一被官府發現,就決心自殺。直到一八一四年,第一本中文新約聖經出版,突破了譯聖經為中文的銅壁鐵關。以後歐美的西教師,陸續來中國作繙譯聖經的工作,幾乎每個人都經歷與馬利遜相同的艱辛。 隨文體改變繼續繙譯 馬利遜的譯本用的是文言文。當時民眾的語言雖是通用的口語,但用於莊重的經典,則非文言文不可,因此這個譯本在使用上受到局限。只是中國的文化與語文在十九、二十世紀時,有急速的變化,後來的譯經者,就不再使用文言文,改譯成淺文言文,以適應當時的需要。就是淺文言文,也曾由不同的譯者譯成不同的版本,各有不同的特點,並且每種版本,都有可歌可泣的辛勞經過。這些版本現今都很難找到,但所有為繙譯而向神的奉獻,都必為主所記念。 例如施約瑟(Samuel Joseph Schereschewsky)獨力譯成的淺文言新約譯本,是在他因病殘廢後又傾了他的餘生譯成的。(似乎聖經公會又將此譯本於近年來重印出版。)又如婁理華(Walter M. Lowric)這位青年譯經家,在航行中被海盜殺於海中,死前還將原文聖經從水中拋到船上以求保存。這些人都成了壇上的供物,蒙神悅納。 珍貴的和合譯本 現在我們手中的國語和合譯本,可能是以西教士為繙譯的主體,為我們譯成中文的最後一份珍貴品了。和合本聖經藉著許多譯者、助譯者、抄寫者,貢獻了無量的心血和時間,字字句句衡量斟酌,約在一九一九年終於全部完成。(有人說新約在一八九三年就完成了。)迄今將近八十年,無論就譯筆的信、達、雅上,以及在使用的廣泛上,還沒有其他版本可以代替,其價值非常明顯,毋須多說。 創立優美的文體 這個和合本所用的文體,起初稱作「官話」,有別於各地的方言和粗俚的口語。以後稱作白話文,乃是與文言文相對,現在稱作國語體。在百年前,雖然有了白話文的小說,但尚未有既莊重又典雅適合作經典的白話文,所以和合本可說是首創的適合表達神話語的傑出文體。可見若非出於神賜的智慧,萬難作到。 豈可不讀聖經 聖經經過這麼長而曲折的過程才達到我們的手中,我們除了感謝神的恩賜,也感謝繙譯者的辛勞外,更當遵守主的話語:「…這聖經能使你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5-16) 現在中文聖經不但普遍、易得,而且幫助讀經的工具書,林林總總的也不在少數。照理說,如今的聖徒對聖經的認識,應當極其豐富才是,但是若加觀察,便知不天天讀經、對聖經只不過一知半解的聖徒,仍然很多,辜負神的恩賜,真是可惜! 從前一段時期,人想讀聖經而無經可讀,現在聖經易得,卻缺少讀徑的人。惟願有像以斯拉、馬丁路德那樣心志的人,被主興起,努力提倡、推廣,使神話語的光,普照於聖徒之間,因之影響到全人群。願主的道日見興旺,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