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期家訊(1999年11月21日)

1999
十一月

十一月
21

銅鑼灣區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廿八19)

  銅鑼灣少年聚會自98年11月舉辦門徒訓練以來,至今已完成三期初級訓練及一期中級訓練。而第四期初級訓練亦在本月初開課。回顧這一年,此計劃得著很多少年人,亦帶給服事者很多啟發。

  門徒訓練的緣起,乃是有弟兄感到單是每週一次聚會對少年人的幫助有限;少年人要穩定成長,必須幫助他們建立每天親近主的生活,包括靈修、禱告等。雖然這些教導在聚會中常有題到,但在個人實行時,往往因孤軍作戰,很快就退去了。經過一番尋求,服事者決定參考導航會的「門徒訓練」課程,按少年人的能力及需要重新編撰,於是這個計劃就開始了。

  初級門徒訓練要求學員上十二課,包括救恩大綱、基督徒該有的生活和行動,如讀經、禱告、團契,作見證、受浸等。為加深記憶,學員須熟背二十多節有關經文。在建立定時親近神的生活上,每天都須填寫操練表。操練表包括作息時間、背經、靈修、禱告等。此外,每個學員還有一位栽培員負責照顧。栽培員的角色是題醒、幫助、鼓勵少年人完成課程,達到操練要求;工作則是代禱、檢查功課、分享等。

  至於中級訓練則著重學員建立個人在神話語上的裝備,及佈道技巧。其中有學習如何默想、如何靈修、章題研經法及外展佈道等。由於參加中級訓練的學員大部分比較成熟,這課程就以小組形式進行,三四個人一組互相關顧。

  回顧這幾期的進展,不論服事者或少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進步。現就這一年的服事談談個人感想:(一)無論學員、栽培員或講員都要有負擔,不要勉強少年人參加,亦不要隨便收生;否則上課就變成交差,流於形式,以致栽培員和學員之間不能建立生命的關係。(二)在香港要少年人在學校生活之外再加上一課已屬不易,還要生活有規律、分別時間親近主就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禱告、互相關心、彼此分享是成敗的關鍵。(三)適當地予少年人有服事的機會,使他們有興趣投入服事。這幾期中,不少人由學員成為栽培員,又有人由栽培員成為講員,其中有幾位已參加了服事。這計劃是發掘好材料、培訓合用器皿的大好機會。

  願主祝福教會,使這世代的少年人都能扎根在教會中。

● 初級學員見證

新造的人

  自門徒訓練以來,我覺得比以前開朗、長大了;特別是在做每一件事時都會想起神的話。當我有困難時,懂得怎麼去禱告;若神應允了我,也不忘去感謝他。更重要的是,我建立了靈修生活。以前我把靈修誤認為是讀經的生活,只顧朗讀卻不思考、不默想。因此對神的話沒有印象,在每件事要作選擇時就不知所措。這次門訓教我如何靈修,主要是我與神的關係。我不再是甚麼都不懂的基督徒,因為我有神的看管,有神的幫助、平安和祝福。現在我每天用半小時來與神交通,就像和父母溝通一樣,它帶給我喜樂和滿足。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在門訓畢業那天,我份外的興奮和緊張,因為我知道從開始參加門訓到畢業,都是在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敬畏神的人;一個活在基督裡,靠著聖靈成長的人。這一切讓我感觸良多;因為我不再是孤獨,我有聖靈伴著我;而這位聖靈就是愛護我的神,我的心就是他的殿。他住在我裡面如統帥般帶領我,令我不再疲乏、懼怕,每天的生活都充滿愛的樂章。感謝神,這一切都是他賜的。

  門訓讓我敲開了基督的大門,進入那瀰漫著新生命、新希望的家裡。我很喜樂,因為元首在前,我是他的精兵。我要把這份喜樂延伸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使更多的人從罪惡裡出來!(芊)

● 中級學員見證

剛強壯膽 傳神福音

  在暑假剛開始時候,我報名參加了中級門徒訓練。其實在參加之前我很擔心自己應付不了;因為負責的弟兄告訴我們,中級訓練是很嚴格及困難的,有許多的操練和實行,其中還要背一些經文,這已使我害怕了,因為我記憶力不好。

  訓練一開始,弟兄就題到「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因此我被題醒,跟隨主的路是窄的、是難行的。跟著來的第一個操練就是背經,我好辛苦的背完,但也有很多得著。其中有一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十五5)題醒我要常與主有交通,要多禱告、讀經,常在主裡面;否則甚麼也辦不到。

  在門訓中得著最多幫助的是個人佈道這一課程。我以前只是邀請朋友來福音聚會,從未想過要去傳講福音。我一向膽小,也不擅辭令,現在要一個人去向陌生人傳福音,實在是個挑戰。弟兄題醒我們傳福音講的是主耶穌,不是自己,沒有甚麼羞恥,只管大膽地去傳。可是我去時仍然害怕,於是就和同組的弟兄一起禱告,求主使我剛強壯膽,有好的配合。最後雖然福音朋友沒有信主,相信種子已撒出。我也很高興為主傳了福音。

  在門訓中還有許多操練,比如每天靈修、禱告半個小時,雖然我沒有每天都達到要求,但神常有題醒,特別在自己軟弱時,神的話就成為我的力量。以前讀經只知道用工具書,而這次學會自己去研讀,這樣對神的話語不只是認識,還帶進了實行;在禱告中不再是只求自己的事,還為別人代求,向神發出感謝、讚美。(蕾)


新蒲崗區

在曠野開道路 在沙漠開江河(賽四三19)

  新蒲崗區現有少年服事七人,兩位弟兄五位姊妹,其中兩位姊妹是九月才加入的,其餘五位不知不覺已配搭一年多了。

  原來新蒲崗區的少年人分佈在不同聚會及小組中,有的參加週六下午少年聚會;有的參加週六晚慕道班;有的參加主日聚會;有的參加主日少年小組;有的沒有聚會。

  在去年九月服事們想把原來分散的少年人招聚在一起,參加週六的少年聚會,接受牧養和栽培。教會亦為此事切切禱告。當時我們信心並不太大,只求每次有十個以上少年人參加就很滿意了。現在回頭來看,神真是保守了我們,過去一年多,聚會從來沒有少於十個人。當然我們不是只看聚會人數的多寡或氣氛的好壞,乃看見神的恩眷和他的信實。

  回想起初服事少年人困難重重,每次聚會都有種壓逼感。少年人對屬靈的事提不起勁,對唱詩、禱告、分享也滿不在乎,弟兄和姊妹之間又因過往的爭執互不理睬。他們對教會亦沒有歸屬感,聚會來去匆匆,散會後留下的只有三四個,要照顧他們真是難以入手。為此我們只有迫切禱吉,週二晚禱告聚會也常為他們代禱。我們曾為少年人求三件事:(一)求主賜下智慧和啟示的靈,使少年人真知道他。(二)求主賜下合而為一、彼此相愛的心,弟兄姊妹之間能和睦相處。(三)求主使少年人對教會產生歸屬感,積極投入教會生活。

  這一年來主實在聽了我們的禱告,作工在少年人身上。藉著受浸、暑期特會及各項少年活動,少年人明顯地被神得著了。(一)對屬靈事物開始重視,不再掉以輕心。特會後有一次分享聚會,他們的分享都很真摯;他們談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更多追求。主真的將渴慕的心賜給他們,現在每週四在新蒲崗區都有學生小組,每次大約有七位弟兄姊妹參加。(二)有了彼此相愛的實際,也開始彼此接納。一次一位姊妹的手錶帶斷了,有位弟兄主動替她弄好,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事。更寶貴的是他們肯聚在一起一同禱告。(三)加強了教會的歸屬感。過往散會後即各散東西,現在他們會前一同擺椅子,放屏風,一同服事;會後一同參與活動。這些都是主作的。

  當然,我們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需要加強福音的負擔;本區教師不多,少年人的增長只有藉少年人帶同學、朋友信主。12月18日,中學生佈道會將在新蒲崗區舉行,求主使用這次機會,讓少年人對傳福音有負擔,好使他們成為傳福音的鴿子、合用的器皿。榮耀歸神!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頁面
家訊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家訊
頁面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