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期家訊(1991年10月13日)

1991
十月

十月
13

  基督徒的生活,果子重於講論,其實生命的流露也重於名詞的爭辯。教會近日常提到教訓,特別提到馬大五、六、七章和四福音書中的教訓,是否意味著我們不再注重靈與生命,不再看重神奧祕的安排(經營),只強調外面的道德修養呢?

名詞與內涵

  有人爭辯說,「教訓」是指外面的東西,如道德修養等等,而基督徒是在乎靈與生命,理當著重啟示與奧祕,因此多提到教訓就是倒退,並不妥當。

  這種說法,不過是語言與語意上的分歧。

  其實「教訓」一詞,單是它的動詞,在新約聖經由始至終出現了九十七次,約有八十次是用在正面含意的,這個詞是聖經常用的詞,不是人所發明的。

  主和當初的使徒們都很著重教訓人,「教訓」原文就是教導。

  今天在教會中,我們看重的,不是信條、話語、虛儀,只願主在我們心中為大!我們也深切的認識,神的救恩非常著重聖靈在人裡面的工作,不是外面行為的改造。

  但我們教訓罪人,警戒人,勸勉人,叫人轉向基督,人若因此悔改重生,或得安慰,或被建立,過程中難道因為沒有用「三一神的分賜」、「靈裡變化,靈中調和」這些名詞,人就因此得不著「三一神的分賜」嗎?

有啟示不一定有經歷

  有人傳福音、講道時,用「三一神分賜到人的三部分」這種發表來傳講,有人因此得救、得造就,我們感謝主;但若有人用愛、順服、與神同行、恩典、審判,甚至地獄為主題,按著聖經傳講,人若因此得救重生了,得造就了,他們難道就沒有靈嗎?就沒有得著「分賜」嗎?傳講者就不是按「神的經綸」來傳福音、為神說話嗎?就不是在「聖靈的水流」中嗎?

  一個人不常說神的經營這個「詞」,他就不是活在神的經營裡嗎?

  一個地方的教會,在某一段時間裡,著重哪一方面的屬靈真理,是有聖靈主宰的權柄來引導的。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不錯聖靈是往前的,聖靈在主的話上啟示也是往前的,但聖靈在教會和個人身上的工作是否往前,卻不獨在乎言語,更在乎具體的經歷。啟示上的往前不就等於經歷上的往前。聖靈帶領個人以至教會,往往都是有階段性的。聖靈去年帶領這個人學習忍耐的功課,今年帶領這個人學習信心的功課,主權都在於主自己。

  十年前,一個地方的教會天天禱告要建造基督的身體,為此人人變賣所有,奉獻一切,感覺榮耀無比…十年後,聖靈帶這個教會徹底認罪(雅五16),不要彼此說謊(西三9)…主權、時候仍是在於主。在啟示上似乎沒有往前,其實在經歷上卻可能大大的進步了!

  又好像一個不住禱告的信徒,不懂得「在靈裡」、「與主成為一靈」的道,甚至根本不知道這方面的啟示,但他一刻也不間斷與神的交通,像勞倫斯弟兄的經歷,他難道就因此不在靈裡?就沒有與主成為一靈的「經歷」嗎?

  又好像在擘餅聚會中,有聖徒強調擘餅的真正意義是「在靈裡吃喝享受主」。那麼是否一定要禱告讚美,說:「在靈裡」、「吃喝享受主」、「主我們吃喝你」、「感謝你成為賜生命的靈」…如此才是真正的敬拜呢?

  若聖徒們因主在地上所經歷的苦難,十字架的恩愛而深深被感動,因此在擘餅聚會裡讚美主為我們死,與主有深切的交通,卻一點沒有提到「吃喝享受主」,也沒有提到「靈」,難道就會因此失去了擘餅的真義嗎?他們就沒有享受主的「經歷」嗎?

  不錯,人的經歷可能會受他所得的啟示影響。不過啟示、生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聖靈的主權,是內涵、是實際、是果子!若有人以為保羅的書信說出了神中心的啟示,我們豈不是該回想他在林前十三章對哥林多人的忠告?

有福的確據─靈裡貧窮

  當人強調「神的奧祕」、「神的經營」、「三一神的分賜」、「吃喝享受主」、「靈裡敬拜和生活」這些詞彙,強調聖經各卷的啟示亮光,甚至認為自己是捍衛真理,維護神經營的應有水平,為此準備奉獻一切的時候,有沒有想真的考慮,在我們身上是否有「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上)

  今天聖靈帶領我們進入馬太五、六、七章的內涵,是在過去的啟示和經歷上往前,這一切都不該是人工,乃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是靈的故事,所以主開口教訓,就說「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太五3另譯);天國人的追求,你是為了神永遠的旨意─建造基督的身體。(太十六18-20;弗三1-11)

我心是你寶座!

  當我們為別人屬靈的光景憂憤,有所評論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主的教訓─「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七3)我們又有沒有活在靈裡,接受聖靈的主權呢?

  啟示錄廿二章說到在新耶路撒冷,就是神歷代經營的終結,那裡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啟廿二1-2上)

  歷代每一個重生得救的人,全球每一位屬神的兒女,都有分於這一道生命水的河。甚麼時候聖徒心中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就是在這生命的水流中。甚麼時候人心裡沒有寶座,不肯謙卑、俯伏,就不在流中;甚麼時候人身上有聖靈所結的果子,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就證明是在這一道水流裡,否則即使有奧祕與啟示,高言與大智,也是不在流中。

  這些話我們願作共勉。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頁面
家訊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家訊
頁面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