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期家訊(1991年3月17日)

1991
三月

三月
17

  馬可福音十四章和約翰福音十二章,都提到一件主所稱許的事!馬利亞打破玉瓶,用香膏澆在主耶穌的頭上,使一室滿了香氣。

雖然馬利亞的舉動惹來譏諷,主卻稱讀她,說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她所作的,以為記念。


福音的香氣

不是那女人值得記念,是她所作的才值得記念。她到底作了甚麼事,主要「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褔音,也要述說她所作的,以為記念」呢?

她把價值三十多兩銀子的一玉瓶香膏打破,全澆在主頭上。三十兩銀子據說相等於昔日普羅大眾一年的工資。若以香港人每月五千元月薪計,澆在主身上那一玉瓶香膏,就是六萬港元了!

打破玉瓶,自然不能再收回,旁人冷眼旁觀,說是枉費,意思好像作生意的人平白虧了本一樣。


讓主心滿意足

那麼為甚麼主說傳福音的時候,也要常常不斷提起這件事呢?是不是主要凡愛祂的人,都傾家蕩產呢?

其實主所寶貴的,並非香膏的價值,而是那件事本身叫主得著滿足,使祂暢快。因為福音的最終結果,不應該只為解決人的問題,更是要讓主心滿意足。

昔日祂在地上,多少人從祂得飽足、得釋放、得滿足,人以為這就是福音;但是,主要藉馬利亞所作的事,告訴每一個世代的人,福音也要讓祂得滿足。

滿足人的,是福音的起點;滿足神的,是福音的延續,是福音的目的。

「主愛我」只是福音的開始;「我愛主」才是福音的終結。這是我們在每次傳福音之後,要有初信、栽培、造就的原因。因此,在傳福音之後,我們不是再講一套神學,要求別人來達到我們的要求,乃是存一個心願,要叫主滿意,也在這些蒙祂恩惠的人身上,得著滿足快樂。

我們初信、栽培的負擔,正是求主的滿意,讓那些得主恩的人,回來打破玉瓶,把自己的香膏給主。


馨香的榜樣

約翰記載說,這件美事作出來,「屋裡就滿了香氣」(約十二3)。人進到屋子,自然要問為何一室盈香,這香氣叫後來的人想起,曾有女人傾倒香膏,更叫人想起被澆的,是那至寶貴的主。

因此,在教會中,當福音傳過之後,不是把一連串的屬靈要求放在別人面前,而是先把你自己的玉瓶打破,流露馨香,使教會中充滿了香氣,使人也受吸引來打碎玉瓶,澆上香膏。這是愛的榜樣,也是一切栽培、造就和牧養的關鍵。


盡她所能的

打破玉瓶的意思,並不是說接管了福音,愛主了,從此之後,就要作傳道人:乃是在人的崗位上,盡其所有、所能的來愛主,為主花費。主所看重的,不是外面投上的多少,而是人在心情上,是否竭力盡所有所能的擺在祂身上。難怪主稱讚那把兩個小錢投入銀庫的窮寡婦,因為她力量雖微,卻是盡其所有的(可十二41-44)。

弟兄姊蛛,有一天主要來問你,不是問你在教會中作了多少,甚至不是你帶了多少個新人長大,而是問你到底盡了多少?


環境變,心志不變

有些聖徒,學生時代無牽無掛,追求事奉,等到在職了,成家立室了,有了孩子了…就發覺環境上受到諸多限制,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了,覺得灰心,甚至想退去。

有些聖徒,工作是服務性行業,輸班工作,晚上還要加班,隔週才能參加一次主日擘餅,久而久之,好像自己也放鬆了,消沉了,又懊惱自己不能轉工,覺得是無法打破玉瓶來為主。

有些姊妹們婚前常常能聚會、事奉,婚後既為人母,一天到晚被幾個孩子摟住,就以為自己只好收起玉瓶,等孩子長大成人,自由釋放了才來愛主。

也有聖徒年長力衰,不像年輕時為主奔跑作工,就好像灰心了,以為自己不重要了…然而,主所看重的是你有沒有打破玉瓶,是你在你的崗位上,肯不肯盡你所能所有的來投上?今天,你的心情,是否仍向著主和教會?

主今天給你多少,你就在現有的處境裡,盡你的所能,這就是打破玉瓶的原則。


作在主身上

外面來看,馬利亞好像是作了一件屬靈的「事」,實際上,主說是作在祂的身上。你若看見,一切的擺上,都不是許許多多的事務而己,每一件都是作在主身上的,你就充滿盼望,充滿了愛。

馬利亞所作的,正在仇敵要捉拿主,卻礙於環境,仍需要等待之時。就在這短短的時刻,人想不到的時候,她作成了一件蒙記念的事。在你以為不適當的時候,以為還需等待,等待更好的時機,誰知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或許每一週,你只能擺上那一點點的時間,你就盡你所有的擺上;或許每一天你就只有早上那十分鐘,你就盡所有的擺上…

曾有一位弟兄,信主以前極力反對基督,以逼迫信徒為榮。一次他辱罵聖徒,甚至打了信主的人一記耳光,以致臉腿紅腫,血絲從口角流出,對方卻毫不反抗,面帶笑容。幾年過去,他仍忘不了這個帶血絲的笑容,不是苦笑,乃是勝利的笑容,使他因而轉向基督,成為基督徒。這就是福音的香氣。

如果在教會中,充滿這樣打破玉瓶的人,也就充滿香氣,人一進來,就要想起主,也必尋見祂的同在,主也必因此、心滿意足。

這就是我們所傳的福音,也是我們的栽種和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