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我們熟悉的經文,當中提到「駱駝穿過針的眼」,到底是指甚麼? 一個主流的解釋指出「針的眼」是古代城門的「針眼的小門」。古代的城池在晚上須關上城門,例如約書亞記二章5節提到:「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他們出去了…」人若在晚上進出城門,城門旁便有一個「小門」。如果拿掉駱駝上的貨物,能勉強讓牠通過。 參考歷史能讓我們更進入背景,不過這解釋有兩個困難。第一,與下文有衝突。耶穌其後說:「在人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在這解釋中,人只是不方便把駱駝拉進城門,而並非「不能」。第二,這解釋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距離新約時代已有一千年,我們暫時仍未有考古證據證明在新約時代猶太地有這樣的城門。 參考耶穌的其他講論,祂很可能是用了「誇張」手法,例如:馬太十章37節提到要「恨」自己的父母,以此突顯對耶穌的愛的強烈;十八章9節提到「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來強調對付罪的迫切。 所以,這裡耶穌顛覆當時人的想像,人們以為像法利賽人、文士這樣對宗教有追求的人,或是像財主般受神祝福的人,必定能進神的國。但耶穌指出富人不倚靠錢財,謙卑跟從主才是「難上加難」,儼如要把當地最大的動物—駱駝穿過針線的眼。這番話叫門徒希奇,但在人看來這是不能,惟有藉著神的恩典才能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