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教會書室、安息聚會、長者聚會、在職小組、行山郊遊…你想起哪位聖徒?去年三月,參與以上服事的莫鏡明弟兄離開教會書室的崗位,展開人生新一頁。退休後,弟兄繼續殷勤服事,他的力量從何而來?
我生在傳統家庭,是家中長子,從小過契給偶像,負責早晚上香。雖有基督徒邀請我參加過多次福音聚會,但我始終不肯信,認為所有神明皆一樣,為何定要信耶穌?一九九二年七月,我參加銅鑼灣區福音聚會,講員提到浪子的比喻,我自覺就是那個離家的浪子。當時有聲音在心裡響起:「我找了你許多年!」於是決志信主,同年九月受浸。信主後,我與偶像一刀兩斷。 聚會了一段日子,有弟兄邀請我加入招待服事。我為人隨便,曾穿著背心短褲來聚會,沒想到有一天竟要穿起西裝!初時我在聚會所樓下站崗,弟兄姊妹霎時間認不出我,還以為我是新朋友呢!
我在二○○二年加入總執事室,○八年轉到書室工作。起初感到壓力大,因要獨自處理賣書、訂書、批發、印刷、會計、清潔、維修等事務,尤其是首年的盤點,令我整週無法安睡。雖然我學歷不高、能力有限,但感謝主的恩典,總算應付過來,並有餘力兼顧總執的其他工作。 書室人流不多,但工作種類繁多,除了弟兄姊妹,還有各式各樣的人到訪,提出不同要求,我要一一應付。書室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此我能夠與弟兄姊妹(包括其他團體的聖徒)彼此分享,互相代禱,令我獲益良多。 聖徒遊莫斯科
傳道書三章1-2節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參與喪事服事,使我深切體會一切都有定時:離世者可以是幾個月大的嬰兒,也可以是過百歲的人瑞。我既然不知道死亡何時臨到,就要把握當下,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人離世,再沒有機會服事了。 信主前的我,視財如命,曾同時做四份工作,為要拚命賺錢,那時覺得錢最重要。經常出入殯儀館,令我反思:即使腰纏萬貫又如何?死後萬般帶不走!今生事奉神,才有永恆的價值!
我本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不擅與人溝通,加入招待服事後,多了與人交往,尤其是接觸年長聖徒,要學習細心觀察,顧到他們的需要,這對於我日後服事長者大有幫助。隨著時光消逝,父親、母親、岳父、岳母日漸衰老,我要照顧他們,對長者的感覺就更強烈了。 與長者相處,必須有耐性,聽他們傾訴,了解他們的情況。長者很需要有人陪伴,所以要抽時間陪他們用膳、散步等,即或只是陪他們一起坐,也是好的。求主叫我們都有細心和耐心,願意陪伴長者,關顧他們。 與少年聖徒遊大潭
當年銅鑼灣區一班弟兄們看見在職聖徒壓力大,需要一個彼此扶持的平台,為此禱告尋求,並發問卷給弟兄姊妹收集意見,在職組由此誕生。我們逢週三晚相聚,至今已二十多年。除了一般小組的元素,包括:唱詩、讀經、禱告、分享等,我們也會走出聚會所,例如週六上午漫步家樂徑,下午一同用膳,或是在公眾假期組隊行山,舒展身心,欣賞神所創造的大自然。 我熱愛戶外活動,樂意帶隊行山,也有其他區的聖徒舉辧活動,會找我帶隊或提供遠足路線。除了行山,還有燒烤、野餐、釣魚、踏單車等不同活動,均十分受歡迎,弟兄姊妹也會邀請福音朋友一同參加,藉此分享信仰。有一次郊遊,參加人數多達四十人,包括本區和別區的在職聖徒,人人盡興而歸。我們甚至會衝出香港,到外地旅行呢! 舉辦這些活動,能夠有效維繫弟兄姊妹。教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限於在聚會所裡,而我們在聚會所的時間也十分有限。旅遊期間,有更多時間與本區和別區的弟兄姊妹相處,增進彼此認識,大家關係更密切,加強對教會的感覺。
退休前一段日子,我已禱告尋求如何安排往後的生活,尤其要學習與配偶好好相處。我眼見不少退休人士未能調整自己,因而產生很多家庭問題,所以要早作準備,求主改變自己能夠適應退休生活。現在我毋須上班,仍要善用時間,殷勤做家務和預備膳食。當然,我會繼續行山,這是我最喜愛的嗜好呢! 世人的退休目標是享受人生,基督徒卻有更高的目標—事奉神。民數記八章23-25節記載:「耶和華曉諭摩西說:利未人是這樣: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至於所吩咐利未人的,你要這樣向他們行。」利未人早在五十歲便卸任,但他們退休後並非無所事事,而是與年輕一輩一同配搭,繼續事奉神。 我會持續服事,藉此可成全下一梯隊的接棒人。直到有一天,我無力辧事,仍可參與代禱的服事。願我們都珍惜服事的機會,能服事就是恩典! 在職聖徒遊山頂 |
聖徒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