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期家訊(2025年4月)

社會議題

MBTI與信仰

2025
四月

四月
17

「你係I人定E人?」近年MBTI在年輕一代備受關注,由社交媒體、交友程式中用戶的自我簡介,到企業招聘和內部了解員工性格,也會用上MBTI。要和年輕一代溝通,MBTI是很好的話題。它是甚麼?是否與星座相似?與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

MBTI(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類型指標)是一種人格測試工具,從以下四個維度把人分為16種不同的性格類型:

  1. 外向(Extraversion,E) vs 內向(Introversion,I):指人從外在世界(與人互動)還是內在世界(獨處反思)獲得能量。
  2. 實感(Sensing,S) vs 直覺(Intuition,N):指人傾向於關注現實和細節,還是關注未來和可能性。
  3. 思考(Thinking,T) vs 情感(Feeling,F):指人做決定時更依賴邏輯和客觀分析,還是更重視情感和價值觀。
  4. 判斷(Judging,J) vs 感知(Perceiving,P):指人喜歡有計劃和結構的生活,還是更喜歡靈活和隨性。

透過這四個維度的組合,MBTI將人分為16種性格類型,例如ISTJ(內向、實感、思考、判斷)、ENFP(外向、直覺、情感、感知)等。

或許我們嘗試用MBTI來代入聖經人物,按照MBTI的分類,保羅很可能屬於ENTJ:

  1. 外向(E):他到處宣教,喜歡與人交流。
  2. 直覺(N):他重視神的國度,關注未來的可能性。
  3. 思考(T):他理性、邏輯清晰,擅長辯論和教導。
  4. 判斷(J):他喜歡結構和計劃,有強烈的目標導向。

網絡上有不少MBTI的測試,大家可以找出自己的MBTI類別。MBTI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和優勢,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事奉,包括了解自己和其他事奉者的長處,也可以了解未信者的心理等等。

MBTI有別於星座運情,它根據心理學原則來把人分類,而非運勢或命數,但我們要謹記:MBTI並非絕對真理,只是一種參考工具。

首先,MBTI並非學術界認可的心理測驗;最為人詬病的是,它為了簡化,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來把人標籤,忽略人的複雜性。簡單來說,當我們一刀切把人的身高歸類為「高」和「矮」時,往往忽略了大多數人都是「中等身高」。在MBTI裡,並沒有中間選項。

其次,MBTI假設了人格是固定不變,惟聖靈能夠改變人的內心,使人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以保羅為例,他無疑是高度理性,善於思考(T),但在哥林多書中,也會表達強烈的情感,且在林前十三章寫下「愛的真諦」(F)。保羅原本喜歡按計劃行事(J),籌備多次佈道之旅,一直計劃要到羅馬。但他在傳道旅程中,多次因聖靈的引導而改變計劃(徒十六6-10)。

總括而言,MBTI作為一個工具,可以快速幫助了解自己和他人,打開話題,明白不同人的優點和特質。同時,我們要明白這工具的局限,並持開放的心,讓聖靈在我們的性格上工作,更像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