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會信息

2014
八月

八月
10

合神心意

 今年學青特會的主題是「緊貼神心的人」,內容是從大衛的人生,來看合神心意的人之特點。大衛是一個很獨特的人,神對他的評價是:「…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十三22)按這經文,大衛有三個獨特之處:第一,神親自為他作見證。神親自見證大衛,並為他的人生作總結及註腳。人對大衛有何評論及看法都不重要,最重要是神怎樣看他。

 第二,是合神心意的「人」。神對大衛的評價,不是基於他的所作,而是基於他的所是──合神心意的人。我們或許蒙主的憐憫,做了些合神心意的事,同時卻有更多不合神心意的地方。然而,神每次題起大衛就很喜悅,心弦就被鼓動。「合神心意的人」的英譯是A man after God’s heart,意思是「緊貼神心的人」。大衛讓神先摸著他的心,以致他亦能摸著神的心,他與神是心心相印的。大衛的一生有高有低、起伏不定,但他的心一直緊貼神的心,這是他最可貴之處。神說:「我尋得…」在大衛的世代之前,神一直尋找合他心意的人,渴望得著這樣的人。直到一天,神說他尋得了!就是耶西的兒子,神見證他是緊貼神心的人。

 第三,凡事要遵行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最簡單的表述就是「神要甚麼」,大衛凡事要遵行神的旨意,即是大衛要神所要的。大衛是一個正常人,當然有自己的所求所要,但他與眾不同之處,就是要神所要的;他緊貼神心,他的揀選、傾向及愛慕都是以神為依歸。他首先不是問:「我要甚麼?」乃是問:「神要甚麼?」不是想到「我現在怎樣?」而是想到「神現在如何?」

 其中最摸著神心的,就是他作王的時候,不單感受到自己安舒,更是體察到神內心的需要,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撒下七2)他從自己的安舒裡,領略到神還未安舒;他有居所,但想到神還未有居所;他滿足,但意識到神還未滿足。他要滿足神,要討神的喜悅,所以神對大衛有這樣的評價。

完全的心

 大衛是緊貼神心的人,關鍵在於他的心。列王紀上十一章4節記載:「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誠誠實實的順服」英譯是perfect heart,可譯為「大衛向耶和華存一顆完全的心」。大衛的行為並不完全,其人生有一個很大的污點,曾落入罪惡的深淵裡,但他的心卻是完全的,不過這也不是指他的心聖潔無瑕,沒有污穢及詭詐,否則他就不會犯罪。那麼為何聖經說他有一顆完全的心呢?這是指大衛對神的態度:他的心完全向著神,在一切的環境、遭遇及心情裡,仍然堅定地揀選神。他緊貼神,與神從不分離,這就是完全。

 反觀所羅門,有神賜的智慧,有神兩次向他顯現,能夠為神建造聖殿,有才幹有魄力。這樣的人雖曾做過合神心意的事,但仍可能被引誘而偏離神。可見才幹、恩賜、異象、屬靈的功績雖然重要,但比這一切更重要的,就是完全的心。雖然大衛在某些方面不及所羅門,但他向神那顆完全的心遠勝所羅門,這是神最喜悅大衛的地方,亦是他最難能可貴之處。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箴四23),「心」能夠決定一個人將來成為怎樣的人,決定他的方向。大衛的心完全向著神,因此成為一個非常觸動神心的人。

 大衛自年幼的時候就已被神得著,因此他一生都被神得著。神能夠在他生命裡建立、造就、成全他,以致他成為緊貼神心的人,甚至神膏立他作以色列的王,照著神的旨意服事那一世代的人,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幼年時神已在他心裡播下種子。詩篇七十一篇很可能是大衛的禱告,他在年老時回憶自己能夠有這樣的人生,是因為自年幼以來,神就教訓他、影響他(17節)。他的心接受神的教訓、被神得著,直到他年老髮白的時候。由此可見,年幼階段會影響人的一生。

心向著神

 具體而言,大衛的心如何完全向著神呢?包括以下五方面:

 第一,愛慕神。「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十六2)對大衛而言,神是他的主宰、中心和滿足。他的生命是降服於神,讓神作主,由神支配,受神帶領。大衛何時對神有這樣的心呢?這節用了「曾」這個字,表示他年輕的時候,就向神有如此認定表白。他在神以外,不再尋求別的好處,單單以神為樂為滿足,因此宣告:「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5節)神是大衛的一切,他的心完全歸給神、愛慕神,所以才有這樣的回應。

 第二,主觀地經歷過神。「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詩十八2)這節聖經不單講出對神多種稱呼,並且每一個稱呼都有「我的」。這不是對神客觀的形容,而是大衛在經歷裡,主觀地體會神是「我的」。本詩的標題,說到神拯救大衛脫離掃羅之手的日子,即是被掃羅追殺的時候。這漫長的受苦時期,叫他對神有許多主觀的體會。其實早在大衛牧羊的時候,他已主觀地經歷過神的拯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撒上十七34-37)。這段歷史可以視作大衛在神面前的屬靈歷史,講出大衛對神有甚麼認識和經歷。若非他自己說出來,是沒有人知道的。我們都需要像大衛一樣,與神有一段隱藏的歷史,對神有主觀的經歷,能夠宣告「耶和華是我的…」

 第三,愛慕神的話。從詩篇十九篇7-10節中,我們看見大衛認識到神話語的價值,因而產生愛慕。神的話對他來說,是比金子可羨慕,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本詩很可能是大衛作牧羊人時寫的,1-6節讚歎神的偉大,7-10節論述神話語的價值和甘甜。大衛牧羊的時候,一面觀賞大自然,一面沉浸在神的話裡,在神的律例中自樂,因而經歷神的話在他身上的功效:能甦醒人心,能使他有智慧,能快活他的心,能明亮他的眼目,並且發現神的話存到永遠,全然公義。他的心不但向神打開,也向神的話打開,讓神的話塑造他的心靈,建立他的生命,使他漸漸變成一個緊貼神心的人。

 第四,關切神的需要。「我們在以法他聽過約櫃,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詩一三二6另譯)詩人有大衛的靈,講出大衛的心願:關心神的居所,留意神的需要。以法他即伯利恆,是大衛成長的地方,他從小就留心約櫃的消息。約櫃本來應在示羅,卻被非士利人擄去,後來停放在基列耶琳(參撒上四1-七1),從此沒有人理會。約櫃象徵神的同在和神的見證,這表示曾有一段長時間再沒有人關心神的同在和神的見證。然而,當大衛仍是童子的時候,就留意約櫃的下落,以致他作王後,立即將神的約櫃送回大衛城。大衛是一個關心神需要的人。

 第五,委身於聖民。「論到世上的聖民,他們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悅的。」(詩十六3)大衛愛神,所以也愛神的子民,並為此委身,無論聖民是何光景,他都視自己為他們的一分子。撒母耳記上十七章記載,當大衛聽見歌利亞辱罵永生神的軍隊,就願意站出來,因為神的子民受辱,即是自己受辱。他不是指責別人,也非冷眼旁觀,而是挺身而出,將自己與神的子民連為一體。

 今天我們對神都有愛慕,但對神的教會有沒有這種認同感、委身感?讓我們不單關心自己的屬靈情況,也關心身邊的同伴,是否一同被主得著。若果我們對同伴有承擔,就會有使命感,這會叫我們的生命提升。大衛能夠被神選立為王,治理整個以色列民族,就是源於他年幼的時候,對同胞有這種認同感和承擔感。

向神打開

 以上五方面的特質就像種子一樣,從小埋藏在大衛心裡,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發芽生長,長出對神更深的經歷及委身,使他成為緊貼神心的人。

 這些生命的特質能夠在大衛身上成長,在於兩個關鍵:第一,心向神打開;第二,處身在幼年時期。大衛的經歷告訴我們:幼年決定人的一生,大衛幼年時,心就向神打開,讓這些素質在他生命裡萌芽、發展,以致影響他的人生。

 幼年的時候,心是柔軟、單純、清澈的。我們需要常常保守心的清潔,向神敞開,因這會影響將來。我們的心是要讓神在我們裡面越過越增加,還是讓世界的東西在我們裡面越過越霸佔呢?若讓世界慢慢來霸佔,就會被玷污和敗壞,損害整個人生,所以神要在我們年少的階段,得著我們的心。願我們好像大衛一樣愛慕神,抓住每一件事來主觀地經歷神,愛慕神話語,關切神的需要,關心神的聖民。求主得著我們的心,都是這樣向神敞開。

(學青特會信息摘錄)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頁面
家訊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家訊
頁面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