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見證集

1986
一月

一月
1

人總尋找如何作生活的主人。

其實生命中還有更美好的事物等著你我去發掘。

 本篇見證人是前香港城市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的自述,他曾在內地任「中央樂團」總指揮,當年流傳甚廣的「黃河大合唱」在上海首次公演時,即是由他指揮。他的音樂生活伴隨著血和淚。究竟他是怎樣踏上成功之路的?又是怎樣為堅持理想而飽歷坎坷?他對人生、藝術和信仰的看法如何?

金色年華

 一九七九年的正月裡,我們全家移居香港,在這繁忙的小島上一住五年。對我來說,這是個全新的開始,只是我已邁向老年,步入了人生的「秋天」。秋天是金色的,有些枝葉仍保留著綠色,總之是色彩豐富,秋高氣爽,給人一種超脫的啟示、瀟灑和美。

熱愛音樂

 家父畢業於香港大學,後在上海經營織造廠,頗有名望。從小就醉心於音樂的我,很早便開始學鋼琴、樂理、和聲…中學畢業後,以第一名考取國立上海音專的「理論作曲」系,可是家人並不贊成我搞音樂,所以改讀聖約翰大學的化學系。雖然如此,我仍私下師事多位名教授﹐學習作曲、指揮。由於常搞合唱團,沒空作實驗,便轉到不用上實驗課的數學系去,一年半之內讀完了全部課程。其間開始在上海指揮樂團和合唱團,我頭一次粉墨登場,面對中外成員時,才不過二十出頭!

 畢業之後,開始了漫長的藝術生涯,曾經任「中央樂團」擔任總指揮,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到過東南亞、蘇聯、東歐等地演奏。五八年後,隨著樂團的行蹤,走遍了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直至離開這一片蒼茫大地。

成功的代價

 有人說成功是天賜的,我卻不敢苟同,總認為成功的背後必定有血汗和辛酸。音樂家巴哈曾說,假若人人都像他一樣用功,那麼每個人就都能有他的成就了。人生所經歷的憂患、苦難,可以培育人的品格,磨練堅強的意志。我在音樂創作的艱苦過程中,也曾飽受環境的煎熬,甚至在攝氏四十度的烈日下拔馬路邊的野草。白天捱苦,晚上卻照樣穿得整整齊齊的登台指揮,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指揮家!然而艱難的際遇仍不能動搖我創作的決心。

生活忙碌 妻子思鄉

 在香港的日子也不容易。為了生活,天天奔波忙碌,先後任教兩間大學和各大專學院,身兼三十多項工作。在高度商業化的大城市裡,放眼眾生,人性已被金錢歪曲了。我們搞音樂、藝術的人,目睹這一切,心裡真是不舒服。

 內子的情形就更糟了。從前在大學裡教書。北方人非常戀家,鄉土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懷念;她這棵老樹離了故土就更覺喫不消了。重情重義的她自然不習慣商業社會那種「唯利是圖」、「凡事向錢看」、「有奶就是娘」的作風。心理壓力重得要命!老妻經常獨自呆坐在香港的火車總站,眼巴巴地望著那些拎了大包小包回鄉的人。她雖有高深的學問、關懷她的丈夫、聰明伶俐的兒女,可是一旦遇上困境,卻是那麼的無助,那麼的無望,幾乎精神崩潰,險些兒自殺。後來若不是因為得著了主耶穌,真不知會落到多悲慘的地步!

信仰上的疑難

 由於工作上的接觸面廣,學生又多,其中不乏虔誠的基督徒,常向我們兩口子傳福音。多年的憂患和閱歷幫助我們深入思考信仰和生命——歲月匆匆,人生幾何?軀體一天比一天衰敗﹐生、老、病、死亦在所難免,但是人死後是否真的就一了百了呢?是否真如基督徒所說的,有一個奧妙的生命正等著人類接受,現在便可得到呢?是的,到了這把年紀,即使有豐富的學識、輝煌的成就、美滿的家庭,也絕難滿足我心。難道人所追求的只不過是飲食、教育、愛情、享受、出人頭地,如此而已?不,宇宙中必定還有更美好,更完善的生活、永恆的東西,等待我們去發掘!

 世間有許多人以為極其平常、理所當然、最簡單不過的事物,如果細心鑽研,花工夫探索,就會發覺無窮的奧妙,其中隱含了超凡的智慧。以音樂來說,為何音階會組合得如此美妙?七個基本音律何以如此排列?若將位置調換一下,恐怕就沒有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也沒有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剩下的只是些毫無意義的噪音了。這些難道都是創造之神的精密設計嗎?

 我和內子都是認真的人,信仰大事自然不能馬虎。我倆對各種問題思前想後,沒完沒了的跟人辯論。試想,這許多信仰上的疑難,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透的?何況屬靈的事本來就是超越邏輯的範疇,不能單靠純推理的、唯物的講論來辯證。宇宙的來源太神奇了。科學家能研究萬事萬物的成因,觀察它們「如何」成為現狀,卻不能解釋它們「為何」會如此。自然現象雖然能夠逐漸靠科學方法來解釋,但是宇宙、人類的存在到底有甚麼意義?誰能圓滿的解答這些問題呢?

先進來!

 舉家離港赴美前,一位基督徒朋友對我們說:「別再辯論了,不要只在屋子外邊觀望,先進來!自然可以看見屋裡的一切。」這話的確發人深省,我猶如得到一把大門的鑰匙,放膽走了進來。是的,只聽別人說房子裡多漂亮,室內的擺設多美觀、華麗,而自己卻站在門外,不肯進去看一看,又怎能知其究竟呢?同樣,人說信了耶穌之後人生多麼快樂、內心多有盼望,但聽過之後卻不肯用心和靈去相信祂、接受祂,這些好處又怎能成為我的呢?

全家得救

 感謝神,祂並沒有放棄我們。到了美國之後,我們在柏克萊租到一幢基督徒的房子,又遇上一班信耶穌的朋友,內子聽了福音後,欣然接受救主,從此愁雲消散,得著了莫名的喜樂,不再像從前那樣消沉、傷感,多年來的鬱悶一掃而空,自此才見到她的笑顏。接著,兒子到歐洲當客座指揮,在維也納接受了基督,而聰明乖巧的小女兒也常獨自一人在房裡禱告。我看在眼裡,心有所感。

 多年來我在理性的範疇裡徘徊,但內心未嘗不想接受救恩。雖然我在信主這件事上「唱慢板」,卻知道救恩必要臨到我全家。身邊的基督徒們仍努力地向我傳福音,使我終於明白宇宙獨一的真神是位有計劃的神。祂是靈,要認識祂,得到祂就必須用人的靈,而不是單用頭腦來研究、分析。當我一從深處向祂敞開,祂就進到我的靈裡。人的價值和意義乃是在於是否得到神的靈;若沒有神的靈,就只不過像一個空的器皿。人有了神的靈,才能進入祂的國。西方的烏托邦、東方的大同社會都不過是人類的理想。試想,靈裡沒有神的人,又怎能止於至善呢?

本乎恩 因著信

 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也沒有甚麼神奇的經歷,我就此接受了基督。聖經上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二章8、9節)八五年我正式受浸,許多朋友為此而感到驚奇。其實信主的事本來就是這麼簡單,好比欣賞音樂,只要豎起耳朵靜靜地欣賞、接受就是了。主的靈無所不在,凡是口裡承認,心裡信的人,就必得救。

兩大願望

 耶穌基督不只進到我靈裡,祂也活在我心中,我能以靈、以真來接觸祂、敬拜祂。如今我只有兩個願望:一是在有生之年把耶穌的大愛、信仰的真理以樂章來表達,寫成樂譜,創作一首能媲美西方「彌賽亞」那樣震憾人心的聖樂;二是盼望這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耶穌基督回來時,我能活著被提,得見祂的榮面。

 編後語:記者採訪後不久,本文見證 人根據聖經的預言,創作了「哈米吉多頓」合唱曲,是他讀到「啟示錄」末後幾章有感而作。讀者不妨也查看 一下聖經最後一卷書裡的預言,便能知道人類和地球將來的結局如何。

版權屬 香港教會書室 所有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頁面
家訊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家訊
頁面
分區動態
主日報告
信息錄音
資源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