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麗斯曼.靄琳(EileenCrossman) 出版社:福音文宣社 富能仁(JamesO.Fraser,1886-1938),被譽為「傈僳人使徒」,1886年生於英國富裕家庭,是出色的青年人──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工程系畢業生,又是演奏級的鋼琴家。1908年他到上海學習中文,翌年五月到雲南,在市集傳福音,特別對傈僳人這少數民族有感覺,甚至不怕艱辛來到他們居住的山區村寨,在他們中間生活,傳福音給他們。 從1909年開始,他用了差不多三十年傳福音给少數民族,教導真理,建立教會。1938年離世時,信主的少族民族有四、五萬人,基督教已成為傈僳族人的主要信仰。 讀畢此書,有四方面的分享: 第一,蒙召出於主。內地會因他身體的毛病(耳朵發炎),兩次拒絕他成為宣教士,但他仍寫信告知內地會:「我是去定的,因為我知道神要派我往哪裡去。」後來他痊癒了,內地會接納他,他就開始訓練,那年才廿一歲。為何他那麼堅定呢?因為當他即將畢業,要為前途打算,主藉著一本小冊子的話提醒他:「當主回來,仍有成千上萬的人未聽福音,那時我們如何面對主的詢問?」他知道主呼召他將福音傳給遠方的人,因此有種難以抑制的喜樂。 第二,信心生祈禱。富能仁在少數民族中間傳福音,面對不少從邪靈、迷信習俗等而來的轄制,例如他會為他們的病禱告,他們痊癒後,又回去拜偶像,因害怕得罪他們的神明。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不能不禱告,於是他用了四年時間為福音開展禱告,每天禱告兩三小時,但情況未見突破。他開始明白一般的禱告和信心的禱告之不同:前者是籠統的禱告,在不知道神具體旨意的情況下禱告;後者則有確定的請求、確定的信念,要得到確定的回答。 1914年某天,富能仁為超過一百個傈僳人家庭的得救屈膝禱告。神向他說:「你四年來不斷請求我做這事,卻從不相信我會做,現在你要憑信心求。」他祈禱後,深信已得到神的答應,便起來與神同工。兩年後,共有一百二十九個家庭約六百人信主。 第三,靈裡常敏銳。富能仁保持靈裡儆醒,當他察覺自己靈裡消沉,便不能勝過黑暗的權勢,必須到主前尋求清楚。他說:「我們失敗一定有原因,不應該因為難以解釋就含混過去,要藉聖靈的幫助找出那個原因,了結那件事,以避重蹈覆轍。」 第四,代價肯付出。富能仁在宣教地區三次患上瘧疾,最後一次是1938年,瘧疾更上了腦,發高燒兩日,醫生束手無策,離世歸主。遺體安葬在傈僳人山區的高處,俯視著他三十年來所服事的人民。 他長期在山區傳福音,探望、建立聖徒,加上營養不良等,造成身體負荷過重。除此以外,生命常面臨危險。有一次他和坐騎誤入爛泥坑,若非有幾個傈僳人合力把他從坑裡拉上來,就葬身泥沼。 除了付上健康的代價,還要面對靈界的爭戰。千多年來,山區的傈僳人和雲南西部的少數民族都是撒但的地盆,現在有人攻陷之,奪其擄物,牠豈能坐視不理?為此富能仁迫切禱告,並宣告主名得勝,最终他們從拜鬼的迷信中得釋放,全心歸主。從此,福音在少數民族中得以廣傳,單在1931年就有超過六千人受浸;他們的教會即使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宣教士被迫離開,仍屹立不倒,戰後更加興旺。 富能仁之後,主還興起其他宣教士延續少數民族的福音工作,榮耀歸主!(煊) (本書中譯本已絕版,聖徒可登入www.amazon.com/Mountain-Rain-Biography-Pioneer-Missionary/dp/0877885516訂購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