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節:太一1、17、21-23,廿八20 神是有思路的神,祂所默示的整本聖經,是有思想、有條理的。 聖經中有種子的話,也有結果的話。像創世記,就是以後各卷聖經的種子;舊約以後的各卷書,都是從創世記繼續發展出來的。新約的許多極重要的真理,也是從創世記裡先給人看見的。例如「因信稱義」的伏筆,就是來自創世記十五章。 留意種子的話 當然,每一卷聖經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有些話的確是根基的話,五經就是如此。日後當先知們斥責以色列人如何墮落,神又要如何審判,原因是他們離棄了神的律法,而律法主要就是指摩西五經,所以五經是以後各卷舊約史經和先知書的總綱。 讀經的人,要好好掌握種子的話,才能完全明白後面發展出來的話。所以要好好來讀創世記,才能對五經中的其他四卷心領神會。 同樣的原則,當我們來讀新約聖經,並要進入新約裡,就要讀好四卷福音書,因為這是新約的綱領,是全本新約的種子部分。 在四福音裡,又特別要讀好頭一卷─馬太福音,因為頭一卷的話,也正是全本新約種子的話,整本新約所要交代的重點,很多都包括在其中。 掌握各卷的鑰匙 要讀通一本書,其中一個辦法,是好好掌握它開頭的一章和結束的一章。 因為作者常常把寫書的背景、目的,全書的方向特色,盼望讀者收到的中心信息,寫在頭一章裡,也會把全書的重點歸納總結於最後。這樣從開頭到結尾之間拉一條直線,貫串全書,那麼作者認為最重要的事,他最希望讀者知道的,最想讀者和他共鳴的事,常會顯明在讀者眼前。這就能掌握作者的思路。 中心思路 聖靈寫每卷聖經,也都有祂主要的原因,這就是聖靈的思路。掌握了祂的思路,便是掌握了這卷書的鑰匙。 有些讀過羅馬書的人,在頭一章裡發現羅馬書的鑰匙是「神的福音」(一1),結語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一17),認為這是全書的主幹,以後各章都依此思路來發展。 那麼聖靈在全本馬太福音的中心思路是甚麼呢?不錯,馬太非常重的說到天國與天國的君王,也提到基督的啟示,建造教會…從這些角度來看馬太福音,也是非常有根據的;此外,有人說馬太頭一節「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這一節就是全書的重心和鑰節,也很有道理。 但最近我們思想馬太福音頭一章,作為新約的開頭,就特別想:到底新約的精意有甚麼特點?馬太開宗明義,展示給讀者的圖畫用意何在? 墮落人類的寫照 不錯家譜是一連串給耶穌的註腳,正如介紹一位特殊的人物,說這是來自歐洲某大學的,他如何自學成功,出身如何,有多少兒女,他曾有哪些著作…但這些不過是引言,說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他的名字,並他名字背後所含的意義。 如果這位歐洲來客的名字,是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而這位得主研究成功的,是癌病治療的特效藥,那麼萬千的人就因他的工作蒙拯救,而結果是全人類千萬個家庭要因他而重得快樂。 當我們想到馬太一章的圖畫,也是這樣。整個家譜中三個十四代,從被揀選的亞伯拉罕起,與其說是君王的家譜,不如說是墮落人類的痛史,是失去神之後的寫照,也為本章最末了的結論寫下伏筆。 頭一個十四代到大衛告終,表面上風光至極,但在接著的一個十四代中,聖靈立刻藉馬太的筆鋒,突出了所羅門是藉「烏利亞妻子所生」,那就像提醒人們,在人類的墮落史裡,最偉大的人物,其人性的醜惡並沒有絲毫改變。若我們寫名人的家譜,即使不歌功頌德,也會一筆輕輕帶過這些可怕的污點,但聖靈並不如此,似乎祂的想法是藉家譜的圖畫,指出人類與人性的無望,如此我們才會迫切需要「耶穌」的拯救。 活在咒詛之下 從這個觀點,回頭來看家譜中猶大和他瑪氏的關係,他瑪氏也不是名門正妻。波阿斯的母親是喇合氏,雖然喇合是蒙恩的人,出身卻是妓女;路得的背景是摩押族的後裔,曾在神詛咒之下。聖靈一面使人看見這樣的人也能蒙恩,同時也指出這些就是我們,甚至全人類的光景─在神之外的人,榮美、德行不過是殘缺的、破爛的衣服。至於所羅門,晚年有數千妃嬪、敬拜偶像,就更顯出家譜是人活在傳道書的虛空史! 即使第三個十四代曾有所羅巴伯的榮耀,但整個十四代根本是在神離棄、審判的原則之下,是神憐憫的餘民,也是在被擄的慘痛和虛空之中。 看著這悲慘的圖畫,叫人生出渴慕:神阿,我需要得救,我需要天天得救!把我從不義(太五20)、怨恨(五23)、邪淫(五28)、顯揚(六2)、憂慮(六25)…救出來! 悲劇的透視 更有意義的是,把舊約創世記的起頭,與新約馬太福音頭一章擺在一起來思想。想到人類怎樣從神面前被趕逐,落在咒詛之下,家譜不也是處處點出這個悲劇的延續嗎?難怪聖靈要說:「祂要把祂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正是因為人完全的無望,下半章的救主才顯得寶貴。馬太在一章末了的點題,正是整個新約以後的發展和縮影。 在這樣短暫、脆弱、邪惡、虛空的一生中,神阿,我何等需要你的拯救! 從這條線索,就不難發現,為甚麼「以馬內利」一詞只在馬太一章用過一次,以後全本馬太只充滿了耶穌的名。這是否告訴我們,馬太以後的各章,連五、六、七章的命令,都是在逼人無時無刻(即使已得著重生的信徒)投靠救主。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就是連那些蒙主稱許,有了至高啟示的彼得(太十六),或是與主同登變化山的人,那一分鐘沒有耶穌─救主,那一分鐘立刻又掉進家譜所描繪的無望和軟弱裡,連屬靈的工作、成功的生活…也不過是重寫另一頁可悲的家譜! 「以馬內利」 馬太在說過家譜與耶穌降生的序幕後,接著說:「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繙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一22-23) 「以馬內利」原意就是「神與我們」。整本馬太,全部新約,給我們看見的就是神與我們。從前面的思路,我們看見耶穌的「來」就是人的拯救,而每一次的拯救,結果就是以馬內利。 耶穌的名是天使提出來的,也就是神給祂的名字,祂的來、祂的工作就是一直拯救祂的百姓。救到甚麼情況呢?救到人看見「神與我們」! 以馬內利是「人」看見神與我們,不是神賜的名字,是人在經歷中的結果,也是天天蒙拯救之後所得著的。所以,我們說,馬太一章就是整個新約的總綱,也是全卷馬太福音的鑰匙,它濃縮了新約的全部:人的無望、耶穌的拯救與神心頭的願望─有一天人要看見,神的帳幕在人間,神要與人(同住)。 重新看見神與我們 在人的一面,無論啟示多高,經歷多深,一生一世的需要仍是「耶穌」;在神的一面,每一次人蒙了一點救拔,結果就有人稱蒙恩後的光景為「神與我們」,使父神心滿意足! 既然一章所提出的總綱是「以馬內利」,那麼整個馬太福音也該是環繞這個方向。 就在馬太頭一章開始之前,有四百年之久,屬天的電台停播了四個世紀,不再有屬天的聲音,人再看不見這個世界有神,因此在被擄的歷史,神故意不肯明顯的來工作,只在暗中並隱藏地作工,這個「看不見」就說出人在咒詛審判之下。但當人生出痛悔、渴慕的時候,在哀傷痛悔、自覺一無所有的心境中(太五4),結果就是耶穌來了,結論是人又要再看見「神與我們」了。阿利路亞! 到馬太福音末了,十一個門徒來看見復活的主,何等大的神蹟!這些人有些登過變化山,有些見過各種大神蹟,有些聽過天國的奧祕…然而我們若留意,會問:為甚麼十一個門徒下拜耶穌時,聖靈還要藉馬太特意的點出來:「然而還有人疑惑」(廿八17)?雖然沒有說明是誰不信,但總是有這樣的光景。 永遠舉起耶穌 若從頭一章的圖畫,思想到最後這一章的結束,會問:是否聖靈刻意的告訴以後的讀者,馬太福音是如何起頭,也是在同一原則下繼續,直到世界的末了。在那些極其軟弱的人身上,即使見過偉大的屬靈場面,超越的啟示,曠古爍今的亮光,但在這班人身上,在他們向前的路上,仍然是無時無刻都需要「耶穌」,需要拯救!最大的門徒,只要一刻不蒙拯救,立即就可以回到家譜的慘痛之中,甚至成為撒但的代言人(太十六23)! 教會歷史就是如此展開:在軟弱的人身上,天天蒙拯救,結局是「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廿八20)。這是「以馬內利」的應驗。 以馬內利!這就是教會歷史。當日人看見愛子是如此,二千年飛逝,一代過去又一代,直到如今,也是如此。 馬太一章告訴我們「為甚麼需要」耶穌,二章至末了告訴我們「如何持著」以馬內利。 願我們每一步路,都是「神與我們」:每一個抉擇,都是「神與我們」;每一件擁有的東西,也是「神與我們」;每一段人生的遭遇…永遠是「神與我們」。 |
(九二年四月特會信息撮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