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號聲

2021
五月

五月
8

…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羅二29)

羅馬書第二章的末了,說到猶太教裡的割禮,已經演變成了儀文,徒有外面的形式和規條,沒有實際的果效和益處。新約時代,一切屬神的事都是在靈裡的,在裡面的。若是屬靈的事,只有外面的物質和形式,就成了儀文,沒有一點真正的益處,十字架也是這樣。

新約時代,一切有關神和基督的事,只重看屬靈的一面,不在意物質的一面,在新約聖經中把這事說得很清楚。但是人身上帶著墮落的因素,若是在屬靈這一面薄弱,就偏重到物質的一面了。像釘死主耶穌的十字架,新約聖經多次說到這十字架的意義,說到這十字架對我們的重要,但是沒有一次是指那個木頭的、物質的十字架,都是指十字架那屬靈的作用。

那個釘死主耶穌的木頭十字架,以後落到哪裡,聖經不但一字不題,而且也不要人去注意。十字架對我們的益處,全在於靈,全在於我們裡面。聖經又告訴我們,猶太教的割禮,本是十字架的一項預表,但是必須在靈,不在儀文。在儀文和形式的是假的,在靈裡才是真的。


落在儀文裡

可惜使徒行傳的時代過後不久,許多屬靈的事,先後墮落成了儀文。特別從第六世紀起,羅馬天主教開始成形,代替了教會,所有屬靈的事幾乎都變成儀文。他們也找出一塊木頭說,這是真正十字架上的木頭,有無比的神力。他們又製造出拜木頭的儀式,離開屬靈的真義越來越遠。到了一個時候,為爭奪這塊木頭而起了戰事,最後這塊木頭也不知下落。

到十字軍東征的時候,許多東征的將士,都自稱得到了一小塊真十字架的木頭。他們有人把這塊木頭鑲在胸甲上,有人鑲在項鏈上,甚至有人鑲在武器上,好使「聖木」保護他們,殺盡敵人。有人估計當時得到的「聖木」,何止百噸之多。
把十字架當作記號,更早過第六世紀。在第四世紀之初,康士坦丁還未建成他的大帝國時,就根據所作的夢,叫他的大軍統統以十字架作旗號,作大軍的標誌。因為他信上天啟示他,在這個記號的帶領下,必能戰勝強大的敵軍。後來他得勝了,他作了大君,十字架的信號就普及到全國,但是他自己並不相信基督。

根據教會的歷史,從第一個世紀之後,屬靈的事越來越單薄,物質的、形式的、外表的東西就越來越增多。到羅馬天主教形成之後,屬靈的與屬物質的,外表的與裡面的,距離越來越遠,到第十五六世紀時,屬靈的事幾乎淨盡,只剩下物質的。

以十字架來說,不但高聳在大教堂上,在大牆壁上,在窗欞上,也掛在每個家庭中,又佩戴在每個人身上。質料不單用木頭作,更用貴重的材料,如金銀甚至用寶石來作,作裝飾品,作護身的符咒,作吉祥之物,盼望帶來好運。

到這個時候,基督十字架的意義,幾乎丟失淨盡。不但十字架如此,一切屬靈的事,幾乎都變了質,都變成虛套和儀文,只有華麗的外表,不再有屬靈的實際。主耶穌在世時所恨惡的事,到這時都明目張膽的在教會中實行了。


屬靈的恢復

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對於教會的變質、墮落,他不能容忍。他就按照他的時候,拯救他的教會從墮落中出來,使一切屬靈的事,都恢復到正確的光景中。從第十五六世紀起,主不斷的興起他的僕人,把一切變作儀文的、形式的、規條的,都逐漸棄絕,恢復到原本屬靈的性質,以及屬天屬生命的內容。

以十字架來說,恢復到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人相信「聖木」,也不信那些靈異怪誕的故事了,但是還沒有恢復得徹底。在今天的基督教中,還是很看重有形的、物質的十字架,對那些東西還很迷信。有人供奉著十字架,有人用來避邪,有人帶在身上求吉利,有人吻十字架,甚至向十字架膜拜。無論怎樣,一把外面的十字架看重,心眼就會受蒙蔽,看不到屬靈的事了。

神的話是怎麼說的呢?一切屬靈的事,都在於靈,不在儀文;若不在靈裡,定規就落到外表、形式、儀文裡。而外表、形式、儀文,正是主的對頭,專門和屬靈的事作對。我們若要明白真理,得到真正屬靈的益處,首先要棄絕那些外表的、形式的、假冒的、迷信的東西,轉來追求認識靈,因為靈能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靈裡的啟示和經歷

新約聖經所告訴我們的靈,不是指基督徒中另一班人所說的,從天上飛下來像鴿子,或是掉下來像火焰的靈。他們說,這靈一落在人身上,人就身不由己,蹦跳翻滾,口吐人聽不懂的真言等等,這些都不是聖經所說的靈。

神的話告訴我們,基督在死而復活的時候,也化身成為聖靈,所以聖靈和基督是一,只是形態不一樣而已。這聖靈又進到信基督之人的靈裡,也就是主所說的:「我要住在你們裡面。」靈住在我們裡面,就把一切屬靈的事,像圖畫、影片一樣啟示給我們的靈,叫我們看見、認識。我們有了靈啟示,我們的生活行動也會隨著轉變。這樣一切屬靈的事,都在裡面的靈裡被我們得到、經歷,也都調進我們的人生裡。

十字架的事也是這樣。十字架所成功的事太大、太廣泛,可算是驚天動地,震動全人類。但是所成功的事,也都要在你我信徒的靈裡才生果效。我們若注意裡面的靈,才會得啟示,明白十字架的真理,而十字架的能力,才會在我們的人生上發揮果效。因為新約中一切屬靈的事,都在於靈,不在於外面的儀文。

版權屬 香港教會書室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