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一生是十架變化的寫照,創世記有非常詳細的記載。我們若從十架變化的角度來看雅各的一生,就可以看到十架變化的工作不是速成的,乃是經過生命中新陳代謝漫長的過程。盼望雅各的一生成為我們的借鏡,作為基督徒一生跟隨主道路上的準則。
在人類歷史上,十字架是最殘酷、最羞辱的刑罰,施行時間大概是主前250年到主後313年間,地點主要在羅馬帝國,正好包括了主耶穌在地上的時間。雅各大概出生在主前2000年,所以在雅各的時代根本沒有釘十字架這回事,而公元 313年之後,再沒有人使用十字架這酷刑。我們先從四福音來看主耶穌講論釘十字架的事,然後再看如何應用在雅各身上。十字架的工作是為著成就神永遠的旨意,可以應用在每一個時代;應用在雅各身上的,同樣能夠在四千年後應用在我們身上。 十架變化與捨己 馬太福音四章18-22節記載主耶穌在地上盡職時,呼召頭四個門徒來跟隨他。19節的「跟從」是「在後跟隨」, 20、22節的「跟從」是「與主偕行」。第一個「跟從」是主在前面,他們在後面,中間有點距離;當主呼召他們,他們馬上有回應,將一切所有的都放棄了,而且與主偕行。到了馬太十六章 13-23節,我們看見即使彼得有基督和教會的啟示,但他不一定對十字架工作的重要有所看見。彼得在馬太四章絕對地跟從主,但在十六章不能接受主被釘十字架,「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這兩個「跟從」的意思,與馬太四章一樣。彼得的捨網是一次性的,但捨己是天天的(路九23)。主耶穌呼召門徒時,他們可以捨網、捨船、別了父親,但他們不能明白背十字架的真義。馬太十六章 24節和路加九章23節所講的「捨己」和「背十字架」,是同樣的意思。十字架作為治死的工具,只不過五百年的時間,在雅各和我們的時代都沒有十字架,但十字架工作的原則是不改變的。十字架的真義乃是捨己,正如主耶穌在馬太十六章還沒有上十字架,但他已經說要背起十字架,這就是說並非等到主釘十字架,他才上十字架;他一生走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因為他一生都是捨己。背十字架與捨己,是聯在一起的。 主耶穌不單呼召彼得和安得烈,也呼召雅各和約翰。雅各和約翰又名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可三17),說出他們脾氣暴烈 (參路九54)。他們被主呼召時,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對他們來說,跟從耶穌容易,要捨己就很困難。在馬太十六章,當彼得攔阻主耶穌上十字架後,主在 24節的說話不單對彼得說,而是對門徒說,就是說他們都需要捨己。十字架工作的原則,在每一個時空都是應時和需要的,盼望我們都認識背十字架就是捨己。背十字架不是單單受苦,乃是要離開慣性的「舒適地帶」,進入「與主偕行」新的「舒適地帶」,所以捨己就是境界的改換。捨網、捨船、別了父親還容易,捨己則不易,這點在雅各身上十分明顯。 十架的變化工作 從雅各的生平可以看出十架的變化工作,是從他遇見神開始。當雅各逃往母舅家途中夢見天梯時已過中年(七十七歲),比較父親以撒四十歲結婚、六十歲生子,哥哥以掃也是四十歲結婚,但他到了七十七歲還沒有結婚。在家中母親非常疼愛他,所以家是他的安樂窩;若不是神在創世記廿七章興起環境逼他離開,他一定不願意離家。在安樂窩裡,他的己培養得很大。己實在是墮落的人的本性,正如小孩子最自我中心,完全不理會別人,只為自己。小孩子培養自我的潛力很大,我們實在需要關心下一代,不要培養他們的己,不要從小就順從他們,否則將來就會產生許多問題。從雅各的經歷我們必須看見,他到了中年才被逼離家,他的己已經培養得很大了,直到神遇見他以後,在他身上才開始十字架的變化工作。 創世記卅一章36-42節是雅各對拉班的斥責,這番話是他在二十年之後才講的,換句話說,他在這二十年間吃了那麼多的苦,但他沒有逃避說不幹了。反觀今天年輕的一代,工作不如意便另謀高就,其實失掉了捨己、十架變化的機會。求主光照我們,若光有基督和教會的異象而不捨己,十架對我們仍是無成,盼望我們對下一代都有捨己的教導。仇敵要利用人敗壞的天性,作厲害的破壞工作。若人人都是自我膨脹,如何談教會建造?這樣不會有好的家庭,也不能跟任何人有和諧的配搭。我們特別要為下一代禱告,求主憐憫他們如同憐憫雅各一樣,讓他們不光知道基督與教會的異象,也懂得配合十字架的工作。 雅各服事拉班二十年後,回家途中與天使角力時將近百歲(九十七歲)。他的大腿被摸,易名為以色列,才是最後五十年生命變化的轉捩點。「雅各」的名字是「抓」的意思,「以色列」的名字是「神的王子」,真正的意思是「他像神治理」─不是替神治理,而是如同神的治理,換句話說,經過十架的變化,他是被擴大了,成為神最終所要作成的。願主憐憫我們,讓十字架作工在我們身上,我們的配合就是捨己。捨己是境界的改變,「己」是我們最舒服的地帶,捨己就是願意從我們最習慣、最舒服的地帶出來,進到新的境界裡。人總是缺乏安全感,所以不肯放下,但己不能叫人有安全,惟有被帶到基督裡,才是安全地帶。 十架變化與受苦的心思 十字架的工作好像婦人受生產之苦的經歷,雖然在生產過程中會受苦,但當孩子生下來以後,她甚麼苦楚都忘了,因歡喜世上生了一個人(約十六21)。要將我們從己的舒適地帶領出來,實在不容易,但當我們進入新的、更可靠、更穩妥的舒適地帶,就忘了以前的舒適地帶。十架變化與受苦的心思,就是要有目標在望;經歷十架變化,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基督耶穌」一詞說出「目標在望」:先看見他是神的基督、受膏者,與神的旨意有關係,是神所要的,這就是目標,而藉著耶穌為救主,這是過程。 我們若要和神的旨意配合,必須從自己裡出來。「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二5-8)主耶穌願意從與神同等的舒適地帶出來,這就是捨己。受苦的心思就是說出「虛己」與「捨己」的態度,這是因為有「目標在望」的緣故。 十架變化與信心的仰望 希伯來書十一章列出許多舊約的信心見證人,也包括雅各在內。這些人雖然身處舊約,那時主耶穌還沒有來,還沒有十字架,但他們都有捨己的經歷,換句話說,他們都有十字架變化的經歷。在新約經歷十架,變化的過程中要「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仰望」的意思是「轉視並望斷於」,即我們不受任何人事物的影響。當我們讀希伯來書十一章時,可能會被這些見證人的某些經歷所吸引,但無論在他們身上有何經歷,我們都應轉視並望斷於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因為只有主耶穌的經歷是最完美的,沒有任何缺欠。 釘十字架是最羞辱的死法,主耶穌雖然是無罪的,但為著我們的緣故,願意接受十字架的死。十字架的死是非常徹底的死,舊約許多預言說到十字架的死,是叫人心碎、血和水都耗盡。當時羅馬帝國的十字架刑罰,只用在奴隸、海盜或最卑劣的犯人身上,主耶穌就是這樣為我們擔當十字架上的苦難。「…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十二2)「忍受」的意思是停留在神主宰安排的環境下。當我們再來看這些信心的見證人時,需要轉視並望斷於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這樣的仰望,能使我們在過程中,有願意忍受、不敢自憐、不求同情的心態,這才能達到易名的實際─雅各從甚麼都抓奪的不安全心態,被擴大為像神治理的人,名副其實的成為以色列。 求主來開啟我們,讓我們看見十架變化的重要,乃是神要成就他自己的旨意。今天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能夠認識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一生,實在對我們有很大的鼓舞。主耶穌已經把十字架的道路擺在我們面前,盼望我們都願意天天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我們常常彼此題醒,藉著主的話,藉著在主面前敞開,與主配合,十字架的工作在我們身上就能夠運作。 |
(全教會特別聚會第二堂信息摘錄,朱永毅弟兄講,未經講者過目。) |
十架之變化
以色列—神所陶造的雅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