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身份 相稱生活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 1) 我們得救後,所過的生活該與世人有別。我們蒙救贖且成為神的兒女,身份地位何尊貴,所以我們的生活該與我們的身份相配,行事為人必須與所蒙的恩相稱。我們與世人不同,不但是地位上的不同,也在行事為人上不同,世人行事為人是以自我為中心,利人不利己的事不為,損人利己的事則為之。 世人的道德水準越來越降低,甚至連禮義廉恥基本的道德觀念亦蕩然無存;但神的兒女,行事為人要有高的水準,言行舉止要與我們的身份相稱。 「相稱」意思是相等、平衡、匹配、合宜,表示兩方面的重量需要平衡、相等。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的生活行動,若是低水準的、輕飄飄的、無份量的,就與蒙召的恩不相稱。 脫離虛妄 腳踏實地 如何才能與蒙召的恩相稱呢?在以弗所書四章2-3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這是進深課程。我們先從基本開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先要有脫落的,才能有新的開始。 保羅在17節加重語氣:我是照著主的意思說,信徒的行事為人,勿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虛妄」原文有虛空、愚笨之意,此詞在新約只用過三次。意思是說外邦人行事,常存著虛空幻想,整天胡思亂想,他們想不勞而獲,或只付少少代價,而收取無窮盡的利益。 他們的心態從農曆新年所貼的揮春可見一斑,甚麼「一本萬利」、「得心應手」、「心想事成」等,「心想事成」是典型不勞而獲的例子。不必工作,不必勞苦,想甚麼就得著甚麼,故終日沉湎於虛空妄想裡。人不悔改歸向神,不尋求認識神,只想著發達。這種心態,使其行事虛妄,不切實際,生活不能腳踏實地,終日發白日夢,所追尋的,盡是捕風捉影,虛無縹緲。 上個月有一種股票上市,派發招股書及申請表時,那種瘋狂非筆墨所能形容。職員請假,學生缺席,無論是學生主婦,藍領白領,知識分子,販夫走卒,都趨之若鶩,一窩蜂地去輪候。遞交表格那天,更是人山人海,瘋狂情況,可謂空前,這已經不是投資,而是投機了,人人都抱著博彩的心態。 身為神的兒女,不可隨波逐流,勿被世界所同化,要脫離一切虛妄的事,從世界裡面分別出來。外邦人因被撒但弄瞎了心眼,思想裡被罪惡充斥,以致不分皂白,顛倒錯亂,生活在虛妄裡;基督徒應與他們有分別。那麼我們該如何行事為人呢? 光明子女 結出義果 「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謂主所喜悅的事。」(弗五8-10) 「從前」乃是指未得救前,我們的生活是暗昧的,正如以弗所書二章2-3節所說:「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弗二2-3) 但「如今」我們已蒙恩得救,從他們中間出來了,我們如今是在主裡面,主已將我們從黑暗的領域移到光明的境界裡。黑暗與光明是強烈的對比,我們的生活亦應有180度的轉變,行事為人必須與我們的身份相稱、平衡。 主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光」能驅除黑暗。這世代是黑暗的,我們要作神無瑕疵的兒女,就要如明光照耀在黑暗中,作與世人相反的見證,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這個發光乃根據神在我們裡面運行,使基督的生命從我們身上活出來,表明出來。 神是光,在他毫無黑暗。我們既是神的兒女,也該是光,除去一切暗昧的行為,結出光明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光的本質是善良的,凡是義的都能留在光中,其表現是真實的,絕非虛偽的,這樣神就得著彰顯。 「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光明所結的果子,必然是主所喜悅的。我們若在光中行,就會察驗到甚麼是主所喜悅的,甚麼是主所厭惡的。凡不見得光的,都是邪惡的、敗壞的。黑暗總是罪惡的溫床,我們必須行在光明中,才能知道主的旨意,行主所喜悅的事。 分別為聖 敬虔度日 帖前四3-4說:神的旨意是要我們活出聖別的生活,他的意願就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十二14)。「聖」的相反是 「俗」,凡屬世的皆稱為「世俗」,屬神的稱為「聖」。「聖」也可以說是被分別出來的,專門歸給神的,這樣的人,是遠避淫行的。「萬惡淫為首」,在這個邪惡的世代,世風日下,道德淪亡,香港也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界,許多人在婚姻上隨便,例如男女未婚而同居、包二奶、婚外情等等,這些都是神所憎惡的,故要逃避這些事。「淫行」的試探比任何罪惡的試探更厲害。淫行使人無法成聖、分別歸神;淫行會把人污染破壞到極點,以致不能完成神聖別的旨意,這是撒但極惡毒的詭計,所以要儆醒防範。 「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帖前四4)人的身體就是他的器皿,守著自己身體,不放縱私慾,乃防止淫亂的保障。潔身自愛,遠避淫行,必能保守器皿純潔。經上記著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林前三16)我們是為著神的旨意而被造,身份地位何尊貴,故要守著這器皿,勿被玷污。 「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多二12)這個「教訓」包括了訓導、鼓勵、糾正和管教。「不敬虔」也就是說神在我們身上得不著彰顯。「敬虔」是對神的一種尊重、畏懼,但不只是因怕神的威嚴和他公義的審判,而是一種完美的畏懼—惟恐得罪他、怕傷他的心、怕他不喜悅,因著這種畏懼,就規範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行事為人,不敢隨便,且分外謹慎,讓義從我們身上活出,這種生活就是敬虔度日。 知足不貪 安分守己 提多書二章12節說到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靠著神的生命度過每一天。提前六章6節說到敬虔還要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前面說過,敬虔是敬畏神,尊重神所量給你的環境,你若能知足就是大利了。意即知足是好門路,知足常樂,能叫人的心境平靖,免除貪婪,不被今生的思慮所纏累。 「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7節)正如約伯所說,我赤身而來,也必赤身歸去,即使你家財萬貫,富甲一方,當人撒手塵寰之時,結果也是兩袖清風,葬於墓中,甚麼也不能帶去。 其實這幾節聖經是講基督徒對錢財的正確的態度,8節說明怎樣才算知足,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衣」含有遮蓋之意,故包括了住處,我們要以現在所有的為滿足,不貪圖虛榮,不為金錢所迷惑,不貪非分之財,除了主所賜給之外,別無他求。我們的衣食住不要越過正常的需要,勿忘記我們在這世上是寄居的,是客旅,是短暫的。我們既是寄居的,就不該在地上生根,我們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更美的家鄉,是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如果我們存這樣的心,就不會有非分之想,就不會貪圖虛浮的榮耀,就能安守本分,過一種敬虔的生活了。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9節)「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是有強烈的慾望要發財的人,他們終日所想的盡是「錢」,每逢農曆新年,都張貼一些有關發財的揮春,甚麼「橫財就手」啦,「一本萬利」啦,言為心聲,滿腦子裡盡是如何發財。所謂「橫財」就是意外之財,有時「橫財」難求,「橫禍」卻隨時臨到,凡存此慾望的,極易墮入網羅裡,陷於迷惑中,這些人不是真有財富,而是貪愛財富。 世上有兩種財主:一種是實質財主(擁有財富),一種是思想財主,沒有實質的財富,每逢更闌夜靜,躺在床上,他就開始做財主了。這種「沉溺」不但越陷越深,且有被「淹沒」的危險,結果落在敗壞和滅亡中,結局是何等可悲。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些想要發財的人,為了要達到目的,有時會不擇手段,甚至鋌而走險,結果走上滅亡途徑。財迷心竅,利令智昏,所以貪財是萬惡之根,會使人離棄真道,走上歧途,並被許多愁苦所刺透。 「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今天你擁有很多物業,明天可能成為你的拖累,成為負資產。經上說:錢財是無定的,叫我們不要倚靠它,我們所倚靠的乃是這位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詩卅四10)。 「倚靠無定的錢財」,亦可譯作「將指望寄託於無定的錢財。」箴言廿三章5 節說:「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麼?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所以勿將指望寄託於錢財上,也不要因為富足,就自高自大。自高自大的人,一定有所恃,有人學問淵博,就恃才傲物;有人家道豐富,就目空一切,這是要不得的態度。須知道錢財是無定的,它雖然暫時在你手中,但也會隨時流到別人手中。 因此我們對錢財該有正確的態度,應用的就用,勿隨便揮霍;應奉獻的就奉獻,勿私自留下幾分。主把錢財託付給我們管理,在這些事上都必須忠心。 積極追求 屬靈事物 「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前六11) 我們屬神的人,消極方面要逃避虛妄的事,及錢財的迷惑;積極方面,還要追求屬靈的事物。 世人是以錢財作為追求的目標,但我們屬神的人,不能與世浮沉,我們該與世人有分別。保羅勸提摩太,要逃避這些事,把「貪財」視作陷阱一樣,要遠遠避開,盡量避免跟試探接觸,特別在金融界工作的聖徒,天天所面對的就是花花鈔票或引人入勝的股票,求主保守我們的心,除去我們的貪念。 追求屬靈的事物是有永恆的價值,「公義」就是有義的生活,讓義在我們身上顯出;「敬虔」就是對神的尊重敬畏。「信心」是對神完全的信靠;「愛心」乃是以基督的愛來愛人;「忍耐」,我們都該有忍受苦難和逼迫的心志;「溫柔」,面對反對的人,仍能和顏悅色、謙卑俯就,態度仍然溫和,這些都是生命的美德,必須從我們身上活出去,並且這些也都是屬靈的財富。如果這些生命的美德一直增長,也就是我們屬靈資產的增值,生命的長大。 總括來說,基督徒的行事為人要注意下列數點:對己:要嚴謹;對人:要有愛;對神:要敬畏;生活:要有義。 但願主憐憫我們,叫我們在這些事上,都能有長進。 |
(集合主日信息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