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卷福音書中,只有馬太福音提到「教會」,並且只有兩節經文提及(十六18,十八17)。教會在使徒行傳正式出現後,書信中才常提及教會。「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十六18),主只建造一個教會,這個教會就是祂的身體,彰顯祂的豐富,亦是將來裝飾整齊的新婦,在愛裡與祂連結。故此馬太十六章的教會,是宇宙性教會,包括歷世歷代所有聖徒被建造在一起,主就是要得著一個豐滿、完全的身體和新婦。十八章17節提到「告訴教會」,就是說到一個可以接觸的、看得見的和能夠參與崇拜的一個地方教會,正如我們在香港這地方,一同聚集作基督身體的見證,實踐神的話。簡而言之,我們是宇宙教會的一部分,亦是現今在香港這地方一同聚集的地方上的教會。
看重小子 一提到在時空裡出現的地方上的教會時,就立即涉及其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形和關係。馬太十八章的話,是回應門徒一開始的問題:「天國裡誰是最大的?」這問題說出門徒當時在爭大,因此主教訓他們,天國的子民,就是今天在教會中的聖徒,應與世人不同,應當有分別出來、不一樣的見證。 「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10節)「不可輕看」即重視,我們每個人都有使者,是父神所重視的,所以我們要像父一樣彼此看重。如何彼此接納、相顧和重視呢?3-5節說我們必須回轉像小孩子般謙卑,才能接納和服事別人。「…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束腰」代表工人束腰服事人。彼得從經歷裡勸勉眾人要謙卑,他因驕傲而爭大,被主對付破碎後就能謙卑的服事弟兄。或許他想起主在最後晚餐,用毛巾束腰洗門徒的腳,主就是這樣謙卑服事人。若在教會裡每個人都有這種謙卑的態度,天國的實際就在地上彰顯出來。 「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14節)天父看重每一個小子,我們都是主用重價買回來,有聖靈在我們裡面,所以接待小子就是接待主,並且天父寶貴我們,若失去我們,祂會尋找。若我們有父神和主的眼光,就能服事別人和彼此相愛,愛就在我們中間得以完全。 贏得弟兄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5節)若有得罪人的事,需要處理,因教會是聖潔的、屬神的。羅馬書十二至十六章提及教會生活,就提到神國的實際:「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神的國是義的,肢體間是和睦同居的,當我們從罪和世界分別出來,過著一種義的生活,彼此和睦、互相關顧時,聖靈就與我們同在,膏抹並充滿我們,我們便能享受聖靈中的喜樂。 「得了」的原文意思是「贏得」,主告訴我們贏得弟兄的三部曲:第一是去找弟兄,不是去張揚他的錯,盼望他認罪而得恢復。第二是找一兩個人作見證,表明是客觀的,並且一同勸勉他:「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16節)第三是告訴教會:「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17節)若告訴教會後,他仍然不聽,就要看他如外邦人一樣,好叫他因受管教失去聖徒甜美的交通而覺悟回轉。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18-20節)我們是天國的子民,處理問題的時候,不是單單只注意到人際關係。我們要同心合意為這位弟兄禱告,帶到主面前尋求祂的旨意和引導,看有甚麼需要捆綁和釋放。當我們如此執行天上的權柄和旨意在地上時,天國的實際就顯在教會中間。 無限饒恕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21節)彼得想到若有弟兄多次得罪自己,是否饒恕他七次就夠了。「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2節)彼得所說的饒恕是有限的,但主回答他的饒恕是無盡無限的,其實是人所不能做到的,但主卻告訴我們,這應當是天國子民中間的一個特徵,並用比喻加以說明。 23-34節的比喻說出了三個重點:第一,虧欠,「欠」這個字出現了六次。24節說僕人欠主人的一千萬銀子,相等於當時六千萬日的工資,即超過十六萬年的人工,而同伴欠僕人的十兩銀子,是當時一百日的工資,即大約三個多月的人工,按比例就是六十萬比一。第二,饒恕,等同「免了」的意思,出現了四次,就是說免了上述所欠的債。主人免了僕人一千萬銀子的債,僕人卻不願意免去同伴十兩銀子的債;按比例而言,即主人免了僕人六十萬元的債,僕人卻連一元的債也不肯放過同伴。第三,憐憫,主人對僕人動了慈心,但僕人對同伴沒有憐憫,是個刻薄寡恩的人。 憐恤同伴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33節)主人的意思是僕人憐恤同伴,免去他的虧欠是應當的。僕人若蒙主人免了他的大額虧欠,就應當免去同伴的小額虧欠,若不這樣做,就是不應該的。「像我」說出主人的期盼,盼望僕人得到赦免和饒恕之後,也能夠像主人一樣寬大和憐恤,對待虧欠他的人。神就是這樣大大的赦免和寬恕我們,不單除掉我們一切的罪,還稱我們為義。神更盼望我們因此而受感動和被變化,成為能饒恕人、對人寬大的人。 若想起有人得罪或傷害我,如何能饒恕他呢?我們當來到主面前,再次認識祂在我們身上的赦免和寬恕,祂所給我們的恩典是何等的大,這就感動和擴大我們,叫我們能饒恕別人對我們小小的虧欠。倪柝聲弟兄講到這段經文,就說:「不知自己所蒙的恩是何等大的人,就是寡恩的人。」他說饒恕別人是靈裡的問題,若是在靈裡碰到主自己、祂的救恩和無限寬大的赦免,就會充滿蒙恩的喜樂,也會樂於赦免別人。正如經上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3)主的愛和赦免能夠征服人,使人得勝;若能夠像主一樣饒恕人,便是得勝者。 天國原則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34節)這裡說出僕人不饒恕同伴小額虧欠的結局。「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35節)主預先告訴我們,若我們平時沒有饒恕弟兄,將來天父會如何對待我們,就是像這經文的主人那樣待我們。不饒恕弟兄,就使父神大怒,並要接受無憐憫的審判,如經上說:「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相反,若父神看到兒女們彼此饒恕,就非常喜悅,並要賞賜他們。父神對我們的賞或罰、喜或怒,都在乎今天我們有否饒恕我們的弟兄,這是主在馬太福音非常著重的一件事,也是天國的重要原則。 主教導門徒禱告,其中一句是「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六12)接著主解釋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六14-15)所以門徒之間要照著這個原則而實行,直到將來見父的面。 天國子民的特點,就是彼此間有無限的饒恕。我們有這樣的變化和彰顯,當人碰著我們,就會認識耶穌是一位奇妙的救主,因祂無限的寬恕,也使我們成為饒恕別人的人,叫人將榮耀歸給祂。 總結 每逢年終,我們都會清理一些不潔、不義之事物。若我們當中有任何嫌隙,但願主藉這些話,使我們在靈裡碰著祂,盡快將事情解決,並且彼此饒恕。讓主無限的饒恕征服我們,好使教會顯出弟兄相愛,彼此饒恕、彼此洗腳和服事的榮耀光景。 (分區主日信息輯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