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 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十一23-24) 在我們基督徒生活中,有一項不可或缺的事,就是聚會。有一種聚會,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就是擘餅的聚會,或稱作擘餅。 擘餅的來源 主在被賣的那一天晚上,同著十二個門徒,吃最後的晚餐。晚餐之後,主就以桌子上的餅和酒,先後遞給門徒吃喝,並向他們解釋說,這餅是他的身體,為人捨的;這杯是他的血,為人流的。他也囑咐門徒,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從那時起,世世代代,基督徒就遵主的話,按時擘餅記念主。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記載了主設立擘餅這件事。約翰福音,雖然沒有記載主設立擘餅的事,但是告訴我們,猶大是在晚餐之後、擘餅之前出去,作他賣主的交易去了,所以他對擘餅沒有分。 到了使徒行傳,記著五旬節起,門徒增加了三千人,耶路撒冷的教會因此興起。他們開始有不同性質的聚會,其中的一種就是擘餅。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在那個時候,他們是天天擘餅,可能實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以後教會普遍建立,各種的事奉和聚會,也都納入正軌。使徒行傳二十章七節,記著在特羅亞的教會,是七日的第一日聚會擘餅。主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在這一天擘餅,是一件很有屬靈意義,又是很合理的事。 擘餅的意義 擘餅有甚麼意義呢?按照福音書的記載,餅是代表主的身體,為我們捨了,我們應當擘著吃,象徵把基督接受到裡面。杯裡面有葡萄酒,這酒代表主為我們流的血,使我們的罪得赦免。這血又是立約的血,從此以後,我們屬於新約,不屬舊約,這血就是新約的保證,神一切的祝福,都必施行在我們身上。所以這個聚會,當向主感恩,向主讚美,向主歌頌。 新約的書信中,給我們看見擘餅還有進一步的意義,哥林多前書十章和十一章中,有一大都分是論到擘餅,歸納起來,第一,餅和杯是陳列主的死,也記念主的死。一餅一杯分列在那裡,表明主的肉和血分開了,我們不能忘記他的死,也為他的死作見證、作宣告。第二,教會不論有多少人,我們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同領基督的血。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和主相聯相合相交通,聖徒們彼此之間也相聯相合相交通。世界上沒有另一個團體,能像教會一樣的相合為一。教會不管分佈得多廣,仍是一個餅、一個杯。 從前的哥林多教會,中間有不和睦的事,開始要分宗分派,保羅便寫了本書叫他們知道,教會而分門別類、分宗分派是太嚴重的事,是最傷害合一、最傷害主見證的事,所以擘餅的時候,都要省察一下,絕不可屬於任何的分門別類,而要在一餅一杯合一的原則下,舉行擘餅的聚會。所以每逢來到主的桌子前,要擘餅記念主的時候,你不可以說只有我們這些人才可以有分,另外的基督徒就不可來。主的桌子,包括了一切基督徒,包括了一切蒙恩的罪人。除非他犯罪到一個地步,與基督隔絕,否則都當接納。只接納神兒女的一部分,不能算是主身體合一的見證。我們的心應當擴大,使主的桌子也是主的圓滿見證。 擘餅的實行 應當怎樣進行擘餅聚會呢?希奇的是,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當以甚麼方法。人都有個弱點,在屬靈的事上願意謹守方法,不久後就只照方法而失去了靈,方法就變成儀文,變成規條。羅馬教的彌撒,更正教的領聖餐,本來都是擘餅聚會的方法,久而久之,都變成傳統、儀文,沒有靈,沒有生命。任何聚會,照著儀文執行,靈卻不願受拘束,他就不見了,結果,聚會就死了。 擘餅聚會雖然不該有儀文和規條,但是總有一些原則,使靈更自由。首先,來赴這個聚會的人,都當準備好讚美的靈和感謝的心,不可空手,不可被動,都要向主讚美和感謝。無論禱告、唱詩,或是讀一段主的話,或是述說幾句見證,雖然不要以程式來定規,但都該是讚美的、稱頌的、感謝的。你若有甚麼需要想祈求,其他六天都可以求,獨有這一天的這個聚會,要盡情把讚美獻出來,使主滿意、滿足。 其次,在實行上,也要顧到真理和見證。譬如,桌子最好放在當中,眾聖徒在四面圍坐,因為這個聚會沒有人作主席,沒有人高過別人,只有主是主席,我們都向著他。桌上應當只有一個餅一個杯,因為這是合一的見證。傳遞餅杯的時候,不可有特權的人來把餅杯分給別人,叫別人到他那裡去領。我們就是很自然的按著座位的次序,一個傳一個的把餅杯傳下去,因為第一個傳給我們的是主,所有的人都是從主領受的。我們沒有階級、高低,沒有種族分別,在餅杯跟前,我們都是蒙恩的人,都是神的兒女,任何區別在此都消除。 再者,為著聚會的靈性上升、高昂,聖徒的讚美要操練互相配合,不要紊亂。所以選唱詩歌之前,先品這首詩歌的味道是不是適合當前靈的光景,若是選得合式,眾人的靈就都被拔高,都得釋放。禱告也是這樣,禱告讚美要引起眾人靈裡的共鳴,爭先恐後的湧出美辭,聚會的靈就釋放。這種在靈裡的彼此配合、互相挑旺,是應當多加操練的。 通常聚會一到某個高點,就可以傳餅遞杯。大家吃喝完了,聚會的靈也達到高峰,我們也當照著聖經所說,眾子跟隨著長子基督耶穌,一同到父神面前,向父神獻上為兒子者的敬拜和讚美。 |
版權屬 香港教會書室 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