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19-25)
這段聖經有三個動詞:「來到」、「堅守」、「相顧」,分別代表「信」(以信心來到神的面前)、「望」(堅守我們的盼望)、「愛」(彼此相顧,激發愛心)。 眾所周知,「信、望、愛」是基督信仰最核心的元素。希伯來書作者強調增長「信、望、愛」的關鍵是聖徒的聚集,為何本書如此強調聚集?因為當時信主離開猶太教的猶太人,很可能失去猶太社會的地位,例如不可進入會堂等等,且受到同胞排斥和逼迫,便開始害怕聚集,不敢被別人知道。所以聖徒需要一起以信心聚集,等候「那日子」,盼望主的再來。同樣,如果我們不聚集,便很容易受到世界的影響,叫我們漸漸對信仰冷淡。
希伯來書多次提到舊約獻祭的血,這些祭牲的血預表、象徵耶穌基督一次而永遠的獻祭,祂的血永遠有功效,勝過舊約的祭物,所以信主的猶太人不應重回舊約的規條。 有關舊約的獻祭,只有大祭司可以一年一次在贖罪日進到至聖所;今天,我們竟可藉耶穌的血,隨時隨地坦然進入至聖所。十章20節提到「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是指主耶穌釘十架斷氣時,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廿七51),代表耶穌基督的身體被擘開,完全挪開神與人之間的隔膜,叫我們可以直到神面前。 舊約的祭司獻上祭物、灑了血後,蒙神接納,但沒有解決罪的問題,人仍然會犯罪和受良心責備。這些儀式只是預表基督的獻祭,惟有耶穌的寶血能一次並永遠解決人罪的問題。 總括而言,舊約的獻祭和制度預表耶穌基督,信主的猶太人不應退步,停止聚會,重回舊約的規條裡。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來三12-13) 今天我們不會回到猶太人的規條,但也有這時代的困難,可能叫我們灰心而不信神。這兩節經文正提醒我們要天天彼此相勸,這樣即或有人軟弱,身邊總有同路人彼此相顧。那麼,我們的聚會是否彼此相勸呢?
這裡提到「信、望、愛」,當中信是基礎,甚麼是「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來十22)? 「信心」與「自信」或「自我安慰」不同,對神的信心是建基於我們知道神的應許必然成就。所以我們面對任何逆境和難關,都可以憑著信心來到神的面前,完全交託給神。 希伯來書六章12節教導我們,要效法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下半章便以亞伯拉罕恆久忍耐作例子:亞伯拉罕相信神的應許必然成就,神曾對他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創廿一12)之後卻又叫他獻上以撒作祭物。亞伯拉罕完全相信神的話,甚至相信祂能叫以撒死而復活,於是獻上他最愛的兒子。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求主叫我們知道祂再來的那日子臨近,讓我們成為有信心尋求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