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

2003
十月

十月
5

 希伯來書五章11節至六章20節不單是警告,更是勉勵的話,勉勵希伯來聖徒要往前,達到成熟的地步,並且靠著耶穌進入幔內。

追求生命長大

 五章11節的「聽不進去」原文是「聽覺遲鈍」。希伯來信徒並非初信,本該作師傅教導別人,但他們的屬靈聽覺遲鈍,不能進步,反而要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教導他們,再受教於最基本的真理(12節)。不是說這些基本真理不重要,問題是他們停留不往前。我們的得救年日或許已經不少,但在神面前屬靈的光景有否進步及往前,或是停留原地,成為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嬰孩。

 13-14節有一個對比:嬰孩不懂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成熟的人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心竅」是對屬靈事物的認識和領悟力,「習練」就是操練。心竅要多操練多運用,要吃乾糧、聽義的話,這樣就能成熟;多聽、多想、多禱告,心思才會更新而變化,才會進步,就能分辨好歹。

 「分辨」特指屬靈上的判斷,曉得甚麼是合乎神心意和美好的事情。屬靈的判斷力不在乎得救年日的長短和外面的聰明智慧,乃在乎屬靈的開啟,從追求神的話而來。求主給我們有智慧和啟示的靈,使我們真認識父神;因著追求神的話,蒙神光照,我們的心思更新變化,就能領會屬靈的事。求主拯救我們,叫我們不要像希伯來聖徒那樣停頓下來,變成老舊、懶惰、不長進,心和耳朵沒受割禮,不操練,不肯向神敞開、讓神對付。我們要一直往前,一直進步。

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六章1-3節是總結五章11-14節的話。作者題出五章11-14的事,目的是勸導希伯來信徒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即離開神聖言小學的開端,不要一直停在嬰孩階段,要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用回到起初再立根基,因為已經有根基了,就是基督道理的開端。

 「懊悔死行」,就是我們從已往死的行為中悔改。有人說死的行為就是犯罪、墮落的行為,不過按著希伯來書來說,是指沒用的、沒果效的禮儀和行為,例如靠著獻祭討神的喜悅,靠行為得救,在神的眼中都是死行,是沒有功效的。懊悔死行就是丟棄這些行為,單單「信靠神」,完全接受神的救恩,完全倚靠基督的工作。「各樣浸禮」指當時猶太信徒許多洗濯的規條,包括受浸。受浸和洗濯叫我們洗淨自己,在某方面是埋葬了結。「按手之禮」是藉著按手叫我們與耶穌基督聯合,從神領受祝福和豐富。「死人復活」和「永遠審判」也是基督道理的開端,我們一信主就相信復活以及將來永遠的審判。

 這六方面是基督道理的開端,是基督徒的根基,不過作者鼓勵希伯來信徒要離開這些繼續往前;我們並非不要根基,乃是在這根基上繼續建造、往前。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就是五章11-14節裡的長大成人。3節的話,是回應1節所說「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我們倚靠神,靠著他的恩典,神就許我們一直往前。

起來竭力往前

 4節開首應有「因為」兩字,解釋上文「不必再立根基」。從4-5節看,這班希伯來聖徒都已得救,他們離棄道理或是跌倒,就不能叫他們「再從新懊悔了」(6節另譯)。「懊悔」是根基,是基督道理的開端的一項;若離棄了道理,他們不需要再回頭來立根基,再懊悔死行,再信靠神…如果從新懊悔的話,就是「…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6節)耶穌基督只一次釘十字架,已成就永遠贖罪的事,若有人覺得離棄了道理,要從頭開始再立根基,就好像將基督再釘十字架,好像主的救恩不完全,這樣就是羞辱了耶穌。

 有些希伯來聖徒人可能離棄了道理,跌倒了,覺得自己還沒得救,需要主再來拯救,其實他們只要起來竭力往前就可以了,不要停留在舊日的光景或現在的懊悔裡。若我們有罪,只需誠心認罪、回轉,靠著主的恩典恢復與神交通,並且繼續往前,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要停留。停留不是神的心意,神要每一位信徒都要往前、成熟、長大。

 7-8節顯示一幅有關生命長大的圖畫。我們都是神的田地,要生長合乎主用的菜蔬。田地若不栽種、澆灌,就會荒廢,自然長出荊棘和蒺藜。若我們正常長大,生產合乎神所用的,叫神喜悅和滿足,必定得福,也是指國度裡我們能承受祝福。如果我們不長進,停滯不前,被荊棘和蒺藜充滿內心,就不蒙神稱許,沒有價值,在神面前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參林前三15)。基督徒跌倒了,不長進,生出荊棘和蒺藜,不往前,不成熟,將來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就難以交賬。

 4-8節是嚴肅和警戒的話,9-12節則是安慰的話。作者相信希伯來信徒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是隨著救恩而來的」(9節另譯)。這班希伯來信徒是有長進的,而這長進是隨著神的救恩而帶來的,不需再立根基,要繼續往前。他們身上也生長出合乎主用的菜蔬,「…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10節)他們都有長進,但作者盼望他們在愛心上繼續進步,在各樣的事上都殷勤,持定指望,直到主的再來。作者鼓勵他們要殷勤不懈怠,12節的「懈怠」與五章11節的「聽不進去」是同一個字,所以聖徒最大的危機就是懶惰與懈怠:耳朵不願聽,手足不願動。我們要殷勤、追求、長進,一直到底,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靠著耶穌進入至聖所

 13-17節列舉了亞伯拉罕的例子,當時他正面對艱難,但憑著信心和忍耐得著應許。神應許亞伯拉罕得著兒子,他等了廿五年才得了所應許的。神不單向亞伯拉罕應許,更向他起誓為證。神說是就是,根本毋須起誓,但為了要俯就人的軟弱,就用人的方法來鼓勵人的信心。亞伯拉罕為我們信心之父,他有神的應許和起誓,今日我們也有。基督是神起誓立為祭司的(七20),我們靠著耶穌進到至聖所,這都是神起誓的應許。我們滿有信心、盼望和把握,因為神應許我們可以進前來。因此,希伯來書的作者苦口婆心勸勉我們:不要停留,要進前來,進到神面前,靠著耶穌進到至聖所,得著神的供應。

 18節的兩件事,是指神的應許和起誓,表明神決不說謊。世上許多事情叫我們失去信心,遮蔽我們屬靈的眼睛,所以我們要靠著神的應許—他立了耶穌基督為我們的大祭司,逃到避難所,就是19節所說的「通入幔內」。舊約時代神叫以色列人立帳幕或聖殿時,設有至聖所,是最聖潔的地方,就是神所在之處。至聖所前面有幔子,只有大祭司可以一年一次進去。到了新約,耶穌基督就是我們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他已進入幔內。這幔內一直向我們打開,因耶穌基督一直在此。舊約的大祭司只一年一次,且是戰戰兢兢的進到至聖所,可見猶太教的路是不通的。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基督已進入幔內,永遠為我們說話、代求,他是我們靈魂的錨。感謝神,今天我們有通天的路,可以進入幔內。

 六章20節總結了四章14-16節,並帶出第七章。四章14-16節是很重要的呼召,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施恩座就是幔子內神坐的寶座,我們實在需要每一天來到主的寶座前,從他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總結

 希伯來書五章11節至六章20節有兩大重點:第一,要長大成人,生命成熟;第二,要靠著耶穌,進入幔內。若我們停頓、不長進、不行動,就是屬靈的嬰孩,甚至會失去國度的獎賞。盼望我們都聽到主的呼召,在屬靈的事上有更深的長進。此外,我們已有靈魂的錨和通天的路,得著一個可以倚靠的地方,就是在至聖所裡。耶穌基督已經帶我們進入至聖所,我們可以隨時存著信心,靠著主的寶血進前來—不用回到起初再立根基,為要得供應和幫助。求主施恩憐恤,他的話鼓勵我們都往前,都長進,都進入幔內。

(分區主日信息摘錄)